剧情简介

《最后一个死去的女孩》书籍简介​
​作者​:哈里·多兰(Harry Dolan,美国犯罪小说家,代表作《犯罪小说家》《坏种们》)
​出版信息​:

​初版​:2024年4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中文版(ISBN 9787559673848),定价69元,页数488页
​装帧​:平装,封面以暗红色淤伤与破碎玻璃为意象,呼应女性创伤主题
​主题​:悬疑推理、女性觉醒、司法黑暗
​核心内容​
​故事主线​:
​致命邂逅​:房屋检查员大卫在雨夜偶遇法律系学生嘉娜,两人陷入十天的短暂恋情。嘉娜脸上神秘的伤痕与破败公寓中的秘密,暗示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危险过往。
​死亡谜局​:嘉娜惨死于公寓,大卫因现场证据成为头号嫌犯。为自证清白,他循着嘉娜的遗物与日记,揭开她生前暗中调查的“无辜者计划”——一桩涉及权贵阶层的连环杀妻冤案。
​真相撕裂​:随着调查深入,大卫发现凶手“K”竟是嘉娜试图拯救的受害者之一,而嘉娜的死亡只是庞大阴谋的冰山一角

​叙事结构​:
​多视角拼图​:通过大卫(嫌疑人)、嘉娜(死者)、凶手“K”三重叙事视角,逐步拼凑出案件全貌,形成“罗生门”式悬疑张力。
​时空嵌套​:现实调查线与嘉娜生前的抗争线交织,揭露她如何在一年内从法学生成长为对抗体制的“理想主义殉道者”

​主题探索​:
​系统性压迫​:嘉娜为性侵幸存者提供法律援助,却反被司法系统视为“麻烦制造者”,映射现实中的性别暴力与权力腐败。
​飞蛾扑火​:通过嘉娜的悲剧,探讨“普通人对抗体制的代价”——她越是接近真相,越成为既得利益者的眼中钉

​角色塑造​:
​嘉娜​:出身寒微却考入法学院,为帮助性侵受害者不惜与黑警、政客对抗,最终被虐杀于地下室。其脸上的伤痕成为全书核心隐喻。
​大卫​:因与嘉娜的恋情卷入案件,从懦弱的前任转变为偏执的真相追寻者,展现普通人觉醒的艰难历程。

《最后一个死去的女孩》书籍简介​ ​作者​:哈里·多兰(Harry Dolan,美国犯罪小说家,代表作《犯罪小说家》《坏种们》) ​出版信息​: ​初版​:2024年4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中文版(ISBN 9787559673848),定价69元,页数488页 ​装帧​:平装,封面以暗红色淤伤与...(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美]哈里·多兰 | 著 Harry Dolan 畅销悬疑小说作家,凭借《犯罪小说家》(Bad Things Happen)一鸣惊人,其后又创作了《坏种们》(Very Bad Men)、《好杀手》(The Good Killer)等悬疑作品。 毕业于科尔盖特大学,主修哲学,并随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布什(Frederick Busch)学习小说写作。 秉持“公正对待人物”的原则,赋予笔下虚构的人物以真实情感。文风洗练、精准,情节巧妙、曲折,让人措手不及却又逻辑缜密。 本书是其代表作。 · 仲召明 | 译 资深译者、编辑。译有《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在路上》《暴力夺取》《我在这里做什么呢》《风暴的余波》等多部作品。


经典金句(24)
“她脸上的伤痕不是偶然,而是她向世界宣战的勋章。”​​
——开篇对嘉娜形象的刻画,暗示其以伤痕为盾牌的反抗精神
​​“你以为穿上法袍就能审判罪恶?不,法袍只是帮凶的遮羞布。”​​
——嘉娜在“无辜者计划”会议上的控诉,直指司法系统的虚伪
​​“有些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照亮黑暗的火种。”​​
——小说终章点题,将嘉娜之死升华为精神觉醒的象征
​​“我宁愿在追凶的路上被杀死,也不愿在沉默中腐烂。”​​
——大卫的独白,展现普通人对抗不公的决绝
​​“他掐住我的脖子时,我忽然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原来恶人从来不需要读过书。”​​
——嘉娜日记中的讽刺,批判暴力与愚昧的共生关系
​​“你教会我写‘正义’这个词,却没教我如何对抗写这个词的人。”​​
——嘉娜对法律教育的反思,揭示体制化暴力的荒诞
​​“雌鹿之夜的月光下,我数着肋骨上的淤青,终于明白:善意才是最致命的武器。”​​
——关键情节“救助母鹿反遭杀害”的隐喻,暗合女性困境
​​“当所有证据都指向你时,真相就成了最无力的辩护。”​​
——大卫被诬陷时的绝望,直指程序正义的崩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