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本思想史 : 典藏版》書籍簡介
《中國民本思想史 : 典藏版》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金耀基(1935—)的學術發軔之作,也是其「中國現代化理論」的重要思想資源彙集。該書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於2025年2月出版(典藏版),是金耀基對「民本思想」這一中國政治哲學核心命題的系統性梳理與闡釋,旨在從歷史傳統中尋找中國現代化的思想資源。
一、核心內容與主題
該書以「民本思想」為主線,縱貫先秦諸子至現代孫中山的政治思想史,系統梳理了民本思想的歷史脈絡、理論內涵及其對中國現代化的啟示意義。主要內容包括:
民本思想的歷史演變:從西周「敬天保民」(《尚書》)、春秋「民為神主」(《左傳》)、戰國「民貴君輕」(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漢代「以民為本」(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唐代「君舟民水」(魏徵)、清代「民惟邦本」(龔自珍),再到孫中山「民生為首」的三民主義,該書詳盡闡釋了民本思想在不同時代的理論昇華與實踐表現。
民本思想的理論內核:金耀基強調,民本思想的本質是「以民為本」,即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君主的權力來源。其核心命題包括:「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孟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魏徵)。這些命題不僅是傳統政治的指導原則,更是中國「人民至上」理念的歷史淵源。
民本思想與中國現代化的關聯:作為社會學家,金耀基的學術視角始終圍繞「中國現代化」展開。他認為,民本思想是中國走向民主的重要思想資源——「民主之發展必須從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尋找思想的資源,民本思想就是其中極重要的一種」。該書通過梳理民本思想的歷史脈絡,為當代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提供了傳統智慧的支撐。
二、學術價值與特色
學術發軔之作的歷史意義:該書是金耀基25歲時完成的碩士論文(由傳奇學者王雲五指導),文風承接梁啟超的激越昂揚,內容卻蘊含著對中國現代化的深刻思考。它不僅是金耀基學術生涯的起點,更標誌著「民本思想」作為中國政治哲學核心命題的系統性研究開端。
跨時代的視角融合:該書將傳統民本思想與現代化理論相結合,既保留了傳統思想的精髓(如「民為邦本」),又賦予其現代意義(如「民主」「民生」)。這種視角融合使該書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樑,為理解中國政治文化的連續性提供了重要參考。
典藏版的獨特價值:典藏版隨書附贈金耀基親筆書法護書袋(題字「人生若壯游」),並分為普通本、簽名本、毛邊簽名鈐印本三檔,兼具學術價值與收藏價值。
法律出版社版序 / xv
台灣商務版序 / x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民本思想胚胎時期 / 21
第三章 民本思想建立時期 / 33
第四章 民本思想停滯時期 / 91
第五章 民本思想銷沉時期 / 113
第六章 民本思想發皇時期 / 131
第七章 民本思想完成時期 / 163
第八章餘論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