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中国美术电影发展史》书籍简介
《中国动画:中国美术电影发展史》是日本动画学者小野耕世(1939— )撰写的中国动画史专著,2025年5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ISBN:978-7-108-07994-7)。该书是首部以“中国动画草创期至黄金时代”为核心的系统性著作,通过“人物群像+作品脉络”的方式,梳理了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诞生至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蓬勃发展的百年历程,展现了中国动画“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特质。
核心内容与特色
历史脉络的完整性:
书中以“时间线+关键事件”为框架,覆盖了中国动画的草创期(1926—1949)(如《大闹画室》《铁扇公主》)、成长期(1950—1966)(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停滞期(1966—1976)(如《草原英雄小姐妹》)及复苏期(1977—1986)(如《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完整呈现了中国动画从“模仿”到“创新”、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轨迹。
人物与作品的深度关联:
作者聚焦“动画人”这一核心,通过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持永只仁(日本动画专家,中国动画草创期重要参与者)、特伟(美影厂首任厂长)、钱家骏(木偶片奠基人)等关键人物的故事,串联起《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例如,书中提到万籁鸣为塑造孙悟空形象,融合了中国剪纸与传统水墨画的笔墨,使孙悟空成为“简练、活泼、不羁”的经典符号。
中日动画交流的独特视角:
本书以“持永只仁与中国动画的联系”为线索,揭示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互相影响。例如,1941年《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成为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影响了17岁的大阪少年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作者);1980年《铁臂阿童木》进入中国后,又启发了《黑猫警长》的创作。
影像资料的珍贵性:
书中收录了大量动画分镜头脚本、中日动画人交流照片、经典影片剧照(如《大闹天宫》的分镜手稿、《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原画),为读者提供了“亲临现场”的视觉体验,增强了历史记录的真实感。
编者序 中国动画史不是应该由中国人去写的吗?
上海•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
始于万氏兄弟
抗日动画的年代
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外销日本
接管“满映”大作战
东影保育院中的米奇老鼠
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
美术片组迁往上海
万氏兄弟回上海及上海美影厂独立
水墨动画的出现及长篇《大闹天宫》
《草原英雄小姐妹》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哪吒闹海》及《三个和尚》
《黑猫警长》及中国动画新时代
增 补 自20 世纪80 年代之后
EX.1 1987 年中国美术电影回顾展
EX.2 1985 年及1987 年的广岛国际动画影展
EX.3 1988 年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
EX.4 1992 年第二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
EX.5 2017 年动画大师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