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历程 (第四版) : 西方哲学历史导论》书籍简介
《哲学的历程 : 西方哲学历史导论》(The Voyage of Discovery: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威廉·F. 劳黑德(William F. Lawhead)的经典哲学史教材,2017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第四版,ISBN: 9787518412600),译者为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郭立东、丁三东
。
1. 核心定位与特色
本书并非“百科全书式”的事实罗列,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哲学对话之旅——将西方哲学史视为“不断修正、探索的统一事业”,通过梳理古希腊至现代的主要哲学家及其思想,展现哲学问题的延续性与创新性
。其特色包括:
结构清晰:全书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部分(共33章),每章采用一致框架(哲学家生平、核心任务、知识论、形而上学、道德/政治哲学、评价与意义),便于对比学习
;
注重参与:每章设置“想一想”“当代联系”“理解题”“思考题”,鼓励读者主动思考,与哲学家“对话”
;
平衡深度与可读性:在专业精确性与通俗表达间取得平衡,既适合哲学专业学生,也适合普通读者入门
。
2. 内容覆盖
本书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的核心脉络,涵盖:
古代哲学:从苏格拉底之前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希腊化-罗马时期的犬儒主义、斯多亚主义等
;
中世纪哲学:基督教思想的发展背景下,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哲学家如何融合信仰与理性
;
近代哲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科学兴起背景下,经验主义(培根、洛克、休谟)、理性主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哲学的诞生
;
现代哲学:19世纪至20世纪的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思潮
。
3. 价值与意义
本书不仅是哲学史的“时间线”,更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场——通过分析哲学家的论证过程(如笛卡尔的“上帝存在”论证、休谟的“因果怀疑论”),读者可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方法(拆解观点、评估理由、提出质疑),进而以更清晰的视角看待世界
。
第一部分 古 代
第1章 希腊文化背景:从诗到哲学
第2章 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学
第3章 怀疑主义与走向成功的关键
第4章 柏拉图:寻求终极的真理与实在
第5章 亚里士多德:理解自然世界
第6章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古典哲学
第二部分 中世纪
第7章 文化背景:基督教思想的发展
第8章 圣奥古斯丁:服务信仰的哲学
第9章 早期中世纪哲学
第10章 11世纪和12世纪的哲学与神学
第11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思想
第12章 中世纪综合的解体
第三部分 近代时期
第13章 文化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第14章 早期经验主义者:弗朗西斯·培根与托马斯·霍布斯
第15章 勒内·笛卡尔:近代哲学的奠基人
第16章 贝内迪特(巴鲁赫)·斯宾诺莎:理性主义者与神秘主义者
第17章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乐观的理性主义者
第18章 文化背景:启蒙与牛顿时代
第19章 约翰·洛克:近代经验主义的兴起
第20章 乔治·贝克莱:沿经验主义之路前进
第21章 大卫·休谟:苏格兰怀疑论者
第22章 伊曼努尔·康德:发现心灵的能力与限度
第23章 19世纪文化背景:浪漫主义、科学与历史感
第24章 G. W. F.黑格尔:世界精神的传记作者
第25章 卡尔·马克思:为了改变世界的哲学
第26章 索伦·克尔凯郭尔:宗教存在主义的奠基人
第27章 弗里德里希·尼采:世俗存在主义的奠基人
第28章 19世纪经验主义:孔德、边沁与密尔
第四部分 现代时期
第29章 20世纪文化背景:科学、语言与经验
第30章 实用主义: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第31章 分析哲学与语言学转向
第32章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第33章 新近哲学问题
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