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真正的归宿: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这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与导演米歇尔·波尔特的深度对谈录。埃尔诺在对话中回顾了其个人经历与创作历程,并阐述了如何将私密记忆升华为揭露社会现实、重构集体经验的文学实践。
《真正的归宿: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这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与导演米歇尔·波尔特的深度对谈录。埃尔诺在对话中回顾了其个人经历与创作历程,并阐述了如何将私密记忆升华为揭露社会现实、重构集体经验的文学实践。(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6)
纠错 补充反馈
(源自书籍真实内容)
“写作需超越个体经验,实现跨人称表达。”
背景:埃尔诺在访谈中强调,写作不能仅停留在个人经历的叙述,而应通过共性体验连接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深意:揭示其“中性写作”风格的核心,即通过个体记忆折射时代全景。
“要摸出河底的石头。”
背景:埃尔诺用这句话形容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方式——通过细腻感知,提炼个体经验中的普遍性。
深意:强调写作的社会责任感,认为特殊体验具有共性,赋予写作社会、政治和神话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谁都不会替你生活。但你不能把它写成仅仅是你自己的经历。”
背景:在讨论写作与个体经验的关系时,埃尔诺指出,作家需将私人叙事升华为社会性文本。
深意:体现其“我即众生”的创作理念,主张用文字穿透阶级壁垒。
“写作是我真正的归宿。”
背景:埃尔诺在访谈中多次提及,写作是她精神和心灵的最终寄托。
深意:概括全书主题,即写作对埃尔诺而言,是自我探索、社会介入与精神归宿的统一。
“通过我所经历的,或者我在周遭世界所生活的和观察到的,把现实揭露出来。”
背景:埃尔诺阐述写作的社会意义,认为文学应揭露现实,而非逃避。
深意:呼应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她的评价——“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出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