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曾国藩传》书籍简介
《曾国藩传》是张军历时六年创作的章回体长篇传记,2019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曾国藩传记作品之一。全书以“守拙精神”“三省吾身”为核心线索,采用“四字章回标题”(如“书生练兵”“金陵血战”)串联情节,融合商业实践与历史研究,既保留了传统传记的严谨性,又增强了文学性与可读性。
核心内容概述
生平轨迹:从曾国藩祖父辈开始记叙,完整呈现其从湖南乡绅到晚清重臣的人生历程,涵盖科举入仕(七次考秀才终获功名)、京官生活(十年间从翰林院庶吉士到礼部侍郎)、创办湘军(“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建军原则)、平定太平天国(“结硬寨、打呆仗”战术细节)、处理天津教案(争议性决策过程)等关键事件。
思想内核:重点剖析其“律己以严”“治家勤俭”“以诚待洋人”的处世哲学,以及推动近代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教育(奏请派遣幼童留学)的改革实践。
现实映射:结合商界经验解读幕府用人机制(“广收慎用”策略的现代管理价值),并通过“既往不恋,当下不杂”的理念,传递对现代职场的启示。
版本特色
史料丰富:在唐浩明整理的《曾国藩全集》基础上,新增300余封曾氏家族书信,强化了传记的真实性和细节感;
叙事创新:章回体结构与文学性语言结合,既符合传统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
现实意义:书中“守拙”“格局”等理念,成为普通人应对生活挑战的精神指引,被学界视为“兼具文学性与史料性的传记新作”。
《曾国藩传》书籍简介 《曾国藩传》是张军历时六年创作的章回体长篇传记,2019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曾国藩传记作品之一。全书以“守拙精神”“三省吾身”为核心线索,采用“四字章回标题”(如“书生练兵”“金陵血战”)串联情节,融合商业实践与历史研究,既保留了传统传记...(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任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目录
第一章 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1. 父子双双去“赶考”
2. 老曾家有个科举梦
3. 生平第一大挫折
4. 越笨拙越努力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1. 京官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
2. 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3. 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第三章 惊人的进阶之道
1. 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
2. 把择友当作人生第一大事
3. 深得道光皇帝欣赏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1. 郁闷的“副部长”
2. 开罪咸丰皇帝
3. 北京,生命最艰难的时刻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1. 赴任江西遭遇家庭变故
2. 为什么出山?
3. 在长沙,成为众矢之的
4. 遭遇真正挫折:差点儿被兵痞杀了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
1. 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
2. 与咸丰帝的博弈
3. 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
4. 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1. 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
2. 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
3. 曾国藩的敌人
4. 湘军的整体计划为何被打乱?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1. 九江大败后差点儿自杀
2. 曾国藩与胡林翼
3. 被皇帝拿掉兵权
4. 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1. 曾国藩的二次出山
2. 和胡林翼联手攻占安庆
3. 湘军的战术:“结硬寨、打呆仗”
4. 命运之战
第十章 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1. 成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2. 慈禧与奕訢发动宫廷政变
3. 清除何桂清集团党羽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1. 著名的“天京”攻坚战
2. 曾国藩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
3. 恩将仇报的沈葆桢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1. 朝廷的两记闷棍
2. 曾国荃的“经济问题”
3. 自剪羽毛,让曾老九离职
4. 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第十三章 两江总督的清与浊
1. 不准大排场,只收小礼物
2. 总督的“养廉银”与“裁撤陋规”
3. 曾国藩的“小金库”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1. 蛮夷之人,居然也有信义
2. 师夷长技以制夷
3. 三个与众不同的外交观念
第十五章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
1. 妙手:裁湘留淮
2. 曾国藩的人才大计:塑造李鸿章
3. 将河墙战法进行到底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1. 升任直隶总督,对官场痛加整顿
2. 导火线:武兰珍迷拐案
3. 曾国藩调查“挖眼剜心”事件
4. 疆臣新领袖李鸿章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1. 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救了
2. 为国家办最后一件大事
3. 虽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
4.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展开全部)1. 父子双双去“赶考”
2. 老曾家有个科举梦
3. 生平第一大挫折
4. 越笨拙越努力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1. 京官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
2. 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3. 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第三章 惊人的进阶之道
1. 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
2. 把择友当作人生第一大事
3. 深得道光皇帝欣赏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1. 郁闷的“副部长”
2. 开罪咸丰皇帝
3. 北京,生命最艰难的时刻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1. 赴任江西遭遇家庭变故
2. 为什么出山?
3. 在长沙,成为众矢之的
4. 遭遇真正挫折:差点儿被兵痞杀了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
1. 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
2. 与咸丰帝的博弈
3. 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
4. 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1. 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
2. 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
3. 曾国藩的敌人
4. 湘军的整体计划为何被打乱?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1. 九江大败后差点儿自杀
2. 曾国藩与胡林翼
3. 被皇帝拿掉兵权
4. 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1. 曾国藩的二次出山
2. 和胡林翼联手攻占安庆
3. 湘军的战术:“结硬寨、打呆仗”
4. 命运之战
第十章 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1. 成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2. 慈禧与奕訢发动宫廷政变
3. 清除何桂清集团党羽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1. 著名的“天京”攻坚战
2. 曾国藩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
3. 恩将仇报的沈葆桢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1. 朝廷的两记闷棍
2. 曾国荃的“经济问题”
3. 自剪羽毛,让曾老九离职
4. 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第十三章 两江总督的清与浊
1. 不准大排场,只收小礼物
2. 总督的“养廉银”与“裁撤陋规”
3. 曾国藩的“小金库”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1. 蛮夷之人,居然也有信义
2. 师夷长技以制夷
3. 三个与众不同的外交观念
第十五章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
1. 妙手:裁湘留淮
2. 曾国藩的人才大计:塑造李鸿章
3. 将河墙战法进行到底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1. 升任直隶总督,对官场痛加整顿
2. 导火线:武兰珍迷拐案
3. 曾国藩调查“挖眼剜心”事件
4. 疆臣新领袖李鸿章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1. 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救了
2. 为国家办最后一件大事
3. 虽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
4.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经典金句(12)
纠错 补充反馈
《曾国藩传》金典台词及解读
曾国藩的言论以简洁、深刻、富有哲理著称,以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及背景解读:
1.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解读:出自《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对“自我要求”的极致表达。他认为,人要么成为品德高尚的“圣贤”,要么沦为道德败坏的“禽兽”,没有中间地带。这种“非黑即白”的价值观,贯穿其一生,成为他“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动力。
2.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解读:出自《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处世哲学”的核心。他强调,不要过度纠结过去的遗憾(“过往不恋”),也不要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不迎”),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事(“当时不杂”)。这种“活在当下”的智慧,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3.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解读:出自《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对“成败原因”的总结。他认为,普通人的失败往往源于“懒惰”(不愿努力),而有才能的人失败则源于“骄傲”(轻视他人)。这句话提醒人们,无论资质如何,都要保持“勤奋”与“谦逊”。
4.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解读:出自《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对“专注”的强调。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心投入”,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这种“专注”的态度,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他对后人的重要告诫。
5.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解读:出自《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人生态度”的写照。“春意思”指积极向上的心态,“穷骨头”指坚韧不屈的品格。这句话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春意思”),同时坚守底线(“穷骨头”),不被困难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