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书籍简介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曾任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辞职投身公益)的自传体随笔,202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25年推出50万册纪念版。全书以“峡江的转弯”为隐喻(既指长江巴东段的急转弯,也象征作者从“仕途”到“公益”的人生转折),通过七个章节(《我和我的母亲》《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人生的巴颜喀拉山》《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在峡江的转弯处》《你好,我的下半场》),记录了作者从乡村少年到县委书记、再到公益人的生命历程,涵盖童年记忆、亲情爱情、基层工作、从政经历及公益实践等内容。
核心内容与主题
成长与亲情:以细腻笔触回忆母亲(用“苦”字教他坚韧、用善行传递悲悯)、妻子(如“定海神针”般支撑他度过难关)的影响,强调“爱”是人生的底色。
从政经历:聚焦巴东县委书记任内(2011—2016年)的工作,包括铁腕反腐(亲手签字送87名贪腐分子入狱)、精准扶贫(修路通网、改善民生)、整顿官场生态(刹歪风、树新风),展现“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与担当。
公益转型:辞职后投身公益,致力于“为弱者发声”,传递“即使人生起点低到尘埃,也可怀着改变社会的梦想”的信念。
作品价值
该书以真实故事与深刻感悟,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初心的坚守”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纯粹”。书中传递的“善良、正直、担当”等价值观,对机关党员干部、青年群体具有积极引导作用,被誉为“关于勇气、奉献与成长的壮丽诗篇”。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书籍简介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曾任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辞职投身公益)的自传体随笔,202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25年推出50万册纪念版。全书以“峡江的转弯”为隐喻(既指长江巴东段的急转弯,也象征作者从“仕途...(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行甲
湖北人,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共党员。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县委书记等职。2016年任期届满被提拔后辞去公职,创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开展公益创新、大病救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关怀、防灾救灾等方面的公益项目。现为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深圳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2019年《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等荣誉。
目录
前言 在峡江的转弯处
序 “奇葩”同学陈行甲
第一记 我和我的母亲
第二记 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
第三记 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
第四记 人生的巴颜喀拉山
第五记 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
第六记 在峡江的转弯处
第七记 你好,我的下半场
后记 50岁,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前起飞在黄昏前
跋 父亲的礼物
(展开全部)序 “奇葩”同学陈行甲
第一记 我和我的母亲
第二记 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
第三记 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
第四记 人生的巴颜喀拉山
第五记 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
第六记 在峡江的转弯处
第七记 你好,我的下半场
后记 50岁,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前起飞在黄昏前
跋 父亲的礼物
经典金句(17)
纠错 补充反馈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金典台词(精选与解读)
书中的台词以质朴真诚、充满力量著称,反映了陈行甲对生命、成长、责任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1. 关于初心与坚守
“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艰难曲折,但只要方向不变,终会东流入海。”(出自《在峡江的转弯处》)
解读:用“河流”比喻人生,强调“方向”的重要性。陈行甲在巴东反腐、辞职公益的选择,正是“方向不变”的体现——无论遇到多少阻碍,始终朝着“为弱者谋福”的目标前行。
2. 关于善良与共情
“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叫‘共情’的底色。”(出自《我和我的母亲》)
解读:母亲的“悲悯”是陈行甲人生的底色。他始终相信,“善良”不是软弱,而是“选择”——即使身处复杂环境,也要保持对他人的关怀与对正义的追求。
3. 关于面对困境
“真正的勇气,是明知会输仍要亮剑。”(出自《人生笔记》)
解读:在巴东反腐期间,陈行甲面对贪腐势力的威胁(如恐吓电话、围堵),仍坚持“亮剑”。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的写照,也传递了“面对不公,要敢于抗争”的信念。
4. 关于人生转折
“远看是前行,近看是归乡。他的人生之路,忠于灵魂,重启人生。”(出自《在峡江的转弯处》)
解读:“辞职做公益”是陈行甲的“人生转弯”,但并非“放弃”,而是“回归初心”——从“为官”到“为民”,本质都是“服务他人”。这句话诠释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不是“站得多高”,而是“能否看得见理想的光亮”。
5. 关于学习与成长
“对于我这种侥幸考进清华的人来说,清华就像一个华贵的母亲,而我只是一个褴褛的孩子。虽然母亲从不这么想,她温暖地爱着每一个她所生的孩子,但是我总是在怕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母亲,辱没了母亲的门庭。所以,我一直用尽全力地奔跑。”(出自《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
解读:陈行甲的成长经历(从农村贫困家庭到清华学子、县委书记),印证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始终相信,“读书可以拓展视野,超越今生的有限”,而“用尽全力奔跑”,是对“机会”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