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在家》书籍简介
作者:尤迪特·海尔曼(Judith Hermann)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32788765,精装本,定价49元,收录中篇小说《在家》及短篇集《逃亡者与难民》。
核心内容与主题
孤独与自我重构
主人公玛尔特因婚姻破裂搬到北海小岛独居,通过写信、视频通话与旧友联系,在疏离的日常中重新审视自我。小说探讨“家”的多重含义——既是物理空间,也是精神原乡,更是记忆与身份的容器。
记忆与创伤
玛尔特试图通过整理亡母遗物、探访旧友,拼凑被战争撕裂的家族历史。书中穿插对1990年代东德生活的回忆,揭示集体记忆如何影响个体生存。
存在主义哲思
通过玛尔特与陌生人的短暂交集(如新邻居、前夫、女儿),展现现代人面对虚无时的生存策略:以“缓慢的观察”对抗时间的流逝,以“克制的连接”抵御孤独的侵蚀。
文本特色
极简叙事:淡化情节冲突,以碎片化场景(如海滩散步、厨房烹饪)折射人物内心波澜。
诗意隐喻:反复出现的“潮汐”“渔网”“旧船”象征记忆的流动性与不可控性。
《在家》书籍简介 作者:尤迪特·海尔曼(Judith Hermann)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32788765,精装本,定价49元,收录中篇小说《在家》及短篇集《逃亡者与难民》。 核心内容与主题 孤独与自我重构 主人公玛...(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尤迪特·海尔曼,1970年生于柏林,1998年出版首部作品《夏屋,以后》一举成名,之后出版有《除了幽灵,别无他物》《爱丽丝》《所有爱的开始》等。海尔曼擅长描绘孤独、微妙的人际关系和女性心理,是德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经典金句(14)
纠错 补充反馈
“日子越来越慢了,慢得让人不舒服。不过这样一来人就有时间去想明白自己拥有什么,去看得更清楚。”
——开篇独白,奠定全书“慢叙事”基调,直指现代人逃离快节奏后的精神觉醒。
“家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你离开后,留在心里的那个洞。”
——玛尔特整理母亲遗物时的感悟,探讨“家”作为情感空缺的隐喻。
“爱情是两个人的自私,为此牺牲一切,并且依赖谎言而生存。”
——玛尔特与前夫的对话,揭露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博弈与自我消耗。
“记忆像渔网,捞起的不仅是往事,还有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自己。”
——玛尔特重访故乡时的顿悟,呼应小说对集体记忆的考古式书写。
“我们不是在寻找新生活,是在寻找一种不逃离的方式。”
——玛尔特与难民的对话,对比主动独居与被动流亡者的生存哲学。
“潮水退去时,沙滩上留下的不是贝壳,而是无数个被时间冲散的自己。”
——象征性场景描写,暗喻个体在生命长河中的碎片化存在。
“信任是最精密的仪器,一旦出现裂痕,再也无法复原如初。”
——玛尔特与友人的疏离过程,批判现代人际关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