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存在》书籍简介
1. 基本信息
作者:露露·米勒(Lulu Miller),美国作家、艺术家、科学记者,作品曾获皮博迪奖,曾任《看不见的力量》联合创始人。
出版信息:中文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22年9月推出,ISBN 9787555911425,定价42元,收录传记、回忆录与科学思辨内容。
题材:非虚构文学,融合传记、科学史与个人精神探索,探讨秩序、混乱与生命意义。
文学地位:豆瓣评分8.4,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最震撼的非虚构作品之一”,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
2. 核心内容
双线叙事:
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传记: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鱼类分类学家,毕生致力于为自然世界建立秩序,却在地震中失去毕生标本,后以缝衣针重建标签,象征人类对抗混乱的徒劳与坚韧
。
作者露露·米勒的自我探索:因童年创伤、婚姻破裂与抑郁,通过研究大卫的故事寻找生命意义,最终领悟“放弃分类执念”的重要性
。
关键情节:
科学执念的崩塌:大卫的鱼类标本因地震、火灾多次毁灭,但他以“缝衣针重建秩序”的偏执成为传奇
。
优生学的黑暗面:大卫推动“不合格人类绝育法案”,导致数万人被迫绝育,甚至为希特勒种族理论提供依据
。
“鱼不存在”的哲学颠覆:现代生物学证明“鱼类”是人为分类幻象,呼应大卫毕生追求的秩序本质是虚妄
。
3. 主题与风格
混乱与秩序的辩证: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为哲学基底,揭示宇宙本质是混乱,人类秩序构建是短暂抗争
。
大卫用缝衣针重建标本的荒诞行为,隐喻人类在无序中创造意义的徒劳与悲壮
。
科学伦理反思:
批判科学权威的傲慢,大卫从分类学家沦为优生学推手,揭露科学工具化的危险
。
通过“安娜被绝育”等案例,展现标签化如何异化为暴力
。
叙事实验:
交替使用第三人称传记与第一人称日记体,形成历史与个人、理性与感性的对话
。
插入13幅缝衣针主题版画,艺术家以针线缝合破碎标签,呼应主题
。
4. 文学价值
国际影响:
被《卫报》评为“年度最佳科学写作”,《纽约客》称其“重新定义了非虚构文学的边界”。
入选2022年豆瓣年度悬疑/非虚构榜单,读者评价“比小说更震撼的真实”。
思想深度:
解构人类中心主义:从“鱼类分类”到“人类等级”,揭露所有分类都是主观建构
。
存在主义启示:在混乱中寻找瞬时意义,如大卫所言“混乱是统治者,但希望是裂缝中的光”
。
第一章 一头扎进星空的男孩
第二章 小岛上的预言家
第三章 无神论间奏
第四章 徒劳无功
第五章 罐子里的《创世记》
第六章 打碎
第七章 不可摧毁之物
第八章 论自欺
第九章 世上最苦的东西
第十章 名副其实的恐怖陈列室
第十一章 梯子
第十二章 蒲公英
第十三章 有如神助
尾声
插图说明
更改说明
致谢
可供讨论的话题与问题
通往超越类别的世界的藏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