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犹在镜中:伯格曼电影随笔》书籍简介
《犹在镜中:伯格曼电影随笔》(Bilder)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自传性电影随笔集,由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5月出版(译者:韩良忆、王凯梅)。本书是伯格曼对其创作生涯的深度回顾,通过60小时对话整理+本人润色的形式,结合日记、工作手记、原始剧本等一手资料,系统梳理了他从早期探索到艺术巅峰的创作脉络,涵盖《野草莓》《第七封印》《犹在镜中》《冬日之光》等28部影史顶级艺术片的幕后故事,以及他对电影美学、生命体验的哲学思考。书中还附有伯格曼基金会、瑞典电影公司授权的精美剧照,以及完整的电影年表,是研究伯格曼电影艺术与精神世界的核心文献。
《犹在镜中:伯格曼电影随笔》书籍简介 《犹在镜中:伯格曼电影随笔》(Bilder)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自传性电影随笔集,由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5月出版(译者:韩良忆、王凯梅)。本书是伯格曼对其创作生涯的深度回顾,通过60小时对话整理+本人润色...(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世界级导演、编剧、作家。1918年生于瑞典乌普萨拉一个传教士家庭,年仅 28 岁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危机》,自此开启导演生涯。活跃影坛逾六十载,一生导演62部电影,多数自行编剧,同时执导了170余部戏剧。曾荣膺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影片多次斩获奥斯卡金像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各项国际一流电影大奖。2007年7月30日,这位影响无数电影大师的影史泰斗,在其晚年隐居之地法罗岛与世长辞,享年89岁。法罗岛至今仍被视作电影人的朝圣之地,堪称电影世界的梵蒂冈或麦加。
目录
前 言
梦/梦想者
野草莓
豺狼时刻
假 面
面对面
呼喊与细语
沉 默
初期的电影
折磨—爱欲之港
监 狱
渴
插科打诨/小丑
面 孔
祭 典
小丑之夜
蛇 蛋
婚姻生活
排演之后
无赖行为/信任
第七封印
犹在镜中
冬日之光
其他电影
喜悦—莫妮卡
羞 耻
安娜的情欲
生命的门槛
秋日奏鸣曲
闹剧/嬉闹
夏夜的微笑
魔 笛
芬妮与亚历山大
新图像
电影年表
(展开全部)梦/梦想者
野草莓
豺狼时刻
假 面
面对面
呼喊与细语
沉 默
初期的电影
折磨—爱欲之港
监 狱
渴
插科打诨/小丑
面 孔
祭 典
小丑之夜
蛇 蛋
婚姻生活
排演之后
无赖行为/信任
第七封印
犹在镜中
冬日之光
其他电影
喜悦—莫妮卡
羞 耻
安娜的情欲
生命的门槛
秋日奏鸣曲
闹剧/嬉闹
夏夜的微笑
魔 笛
芬妮与亚历山大
新图像
电影年表
经典金句(14)
纠错 补充反馈
相关电影《犹在镜中》的经典台词(非书籍内容)
《犹在镜中》(Såsom i en spegel,1961)是伯格曼“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沉默》)的第一部,以“上帝是否存在”为核心主题,探讨人类的孤独、信仰与精神困境。以下是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与场景:
1. 关于信仰的质疑
“上帝在哪里?他为什么一直沉默?”(凯伦对父亲的质问,贯穿全片的核心困惑)
“我以为上帝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可他只带来了蜘蛛。”(凯伦看到“蜘蛛上帝”后的崩溃)
2. 关于孤独与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隔着一层玻璃。”(凯伦对弟弟米纳斯的内心独白,呼应片名“犹在镜中”)
“没有人真正理解我,连我自己都不懂自己。”(凯伦的精神独白,体现存在主义的孤独)
3. 关于爱与救赎
“也许爱就是上帝,至少这是我最后的希望。”(父亲大卫对凯伦的最后安慰,试图用“爱”替代信仰)
“我爱你,凯伦,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丈夫马丁的深情告白,成为凯伦崩溃前的温暖支撑)
4. 关于精神困境
“我的大脑里有一堵墙,我被困在里面出不去。”(凯伦描述自己的精神状态,暗示精神分裂的痛苦)
“我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他在告诉我,我只是一个人。”(凯伦的幻觉,揭示信仰崩塌后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