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永恒和一日:安哲罗普洛斯访谈录》书籍简介
《永恒和一日:安哲罗普洛斯访谈录》是希腊国宝级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访谈文集,由以色列资深电影评论家​​达恩·弗伊纳鲁(Dan Fainaru)​​编选,静恩英翻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5年5月出版(ISBN:9787545824353)。

​​核心内容与特色​​
​​创作生涯全景记录​​:
本书收录了安哲罗普洛斯1971—1999年接受的​​18次采访​​,覆盖其从《重建》(1970)到《永恒和一日》(1998)的关键创作阶段,涉及《1936年的岁月》《流浪艺人》《尤利西斯的凝视》等10余部代表作品。访谈内容贯穿其职业生涯的起伏——从早期受政治高压束缚的创作,到后期成为希腊电影在国际舞台的唯一代表,再到与祖国“爱恨交加”的复杂关系。
​​艺术理念与电影哲学​​:
安哲罗普洛斯在访谈中深入阐释了其“诗意影像”与“折叠时空”的创作风格。他强调“游历镜头”(travelling shots)的核心地位,通过悠长、流畅的镜头运动,将主角的“实际旅行”与“精神之旅”结合,构建出“梦境般的时空交错”(如《永恒和一日》中主角与阿尔巴尼亚少年的相遇)。他还提出“电影是我的世界,也是我所有旅行的疆界”,认为电影是“对抗虚无”的方式,坚信“没有什么比我们的梦想更真实”。
​​个人经历与时代印记​​:
访谈中,安哲罗普洛斯多次提及童年经历(如父亲被捕、母亲带他辨认父亲遗体的创伤)、希腊政治动荡(内战、独裁)对其创作的影响。他将《重建》视为“为逐渐朽坏的土地所作的挽歌”,将《永恒和一日》中的“家”定义为“感到和谐平静的地方”(如车内的旅程),这些均源于其对“流亡”(地理与内心)的深刻体验。
​​权威性与可读性​​:
编者达恩·弗伊纳鲁是国际影评人协会名誉副主席,曾担任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评审,其对安哲罗普洛斯的解读兼具专业性与深度。书中附16张经典电影剧照(如《尤利西斯的凝视》《永恒和一日》),并随书赠送“黄雨衣+上帝之手”主题卡片,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

《永恒和一日:安哲罗普洛斯访谈录》书籍简介 《永恒和一日:安哲罗普洛斯访谈录》是希腊国宝级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访谈文集,由以色列资深电影评论家​​达恩·弗伊纳鲁(Dan Fainaru)​​编选,静恩英翻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5年5月出版(I...(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达恩•弗伊纳鲁(Dan Fainaru),以色列资深电影评论家、电影杂志编辑、电台节目制作人,为包括《综艺》(Variety)、《荧幕》(Screen)在内的多份专业期刊撰写评论,曾任《电影资料馆》(Cinematheque)杂志的联合编辑、以色列电影协会(Israeli Film Institute)会长、国际影评人协会(FIPRESCI)名誉副主席,多次受邀担任戛纳、威尼斯、柏林、多伦多等国际电影节的评审。 ◆译者简介 静恩英,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译有《你杀不死一只老狐狸》、《房间里最精明的人》(合译)等作品。 焦晓菊,自由译者,参与翻译《世界电影史》,另还译有《自私的德性》《时间停止的那一天》等多部作品。

目录
引 言
大事记
朽坏之地的一首挽歌:《重建》
揭开权力模式的面纱:《1936 年的岁月》
穿越希腊山水与历史之旅:《流浪艺人》
于无声处听惊雷:《猎人》
复活逝去的时空:《大佬亚历山大》
种植西红柿
干瘪的苹果:《塞瑟岛之旅》
电影《养蜂人》漫谈
《雾中风景》
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哲学
沉默如对话一样意义丰饶:《鹳鸟踟蹰》
民族文化与个人视野
荷马即是“心安之处”:《尤利西斯的凝视》
凝视中的人类历程:《尤利西斯的凝视》
流逝的时光:《永恒和一日》
他的生命时光:《永恒和一日》
以我呼吸的方式拍摄:《永恒和一日》
关于其他……
作品年表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3)
金典台词(来自访谈与电影)
安哲罗普洛斯的言论充满对电影、生命与时代的哲思,以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金句”:
​​1. 关于电影与梦想​​
“我愿意相信这个世界将被电影拯救。电影是我的世界,也是我所有旅行的疆界。我一直在寻找使我迷醉销魂的神秘理想国,我正倾尽全力去相信这些借助我的影片而不断开启的旅程具有现实意义。”——《永恒和一日》访谈(1998年)
“我的电影是我的大学,我从我的电影中学到很多。它们是我的个人行囊,也是我的精神分析课程。”——《永恒和一日》访谈(1998年)
​​2. 关于创作与风格​​
“我作品的特色,首先源于自我多年的观影经历。多年来,我观看了周围各种类型的电影,而且吸收了我觉得有趣的东西。后来,当我尝试写作和制作电影时,吸收的这些营养都回归到我的创作之中,成为我的风格、写作和个性化作品。”——《永恒和一日》访谈(1998年)
“我像呼吸那样拍摄电影。”——《永恒和一日》访谈(1998年)
​​3. 关于生命与流亡​​
“我一直专注于流亡与旅程的想法,既是内心的也是外在的——在这个缺乏梦想的世纪末的世界中,专注于做梦的可能性。现在,我们似乎只是日复一日地得过且过,很难真的去相信什么。对我来说,‘家’不是你的屋舍,而是你感到和谐平静的地方,对我而言是坐在穿过风景的车里,重点的不是抵达而是旅程本身。”——《永恒和一日》访谈(1998年)
“我们所有人都是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的候鸟。说实话,我经常觉得我在自己的祖国是个异乡人。有时,我想就像影片中的马斯楚安尼那样公开声明,我在自己的祖国是一个政治难民。”——《永恒和一日》访谈(1998年)
​​4. 关于电影与社会​​
“我不能对身边的事漠不关心,例如科索沃正在发生的事情(本次采访是在1998年6月进行的)。就我关心的事情而言,我当然是十足的希腊人:每个艺术家都会深受其生养之地的影响,他的作品因而会成为某种精神自传。”——《永恒和一日》访谈(1998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