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一个杀手的自白》书籍简介​
​作者​: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美国惊悚小说大师,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它》《黑暗塔》系列)
​出版信息​:2021年英文版出版,中文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发行(2024年),获Goodreads 2021年悬疑小说提名,美国亚马逊评分4.6分,超5万读者推荐。
​题材​:犯罪悬疑、心理惊悚、黑色幽默

​核心设定​
​人物与主线​:
​比利·萨默斯​:曾参与伊拉克战争的退伍军人,职业杀手,坚守“只杀坏人”原则。他策划“最后一单”任务后伪装成作家,通过写作回顾人生,却在逃亡中救下被性侵的少女艾丽斯,两人产生情感羁绊。
​艾丽斯·马克斯韦尔​:身世悲惨的少女,成为比利的救赎对象,最终成为其自传小说的读者与共谋者。
​叙事结构​:
​双线交织​:现实线(比利执行任务与逃亡)与虚构线(比利以“作家戴维”身份撰写自传),揭露其童年创伤(妹妹被杀、家庭暴力)与战争阴影。
​书中书设计​:比利创作的小说《本吉·康普森的故事》暗喻自身经历,致敬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白痴叙事手法

​核心冲突​:
​职业与道德​:比利试图通过“选择性杀人”维持正义表象,却深陷权力与暴力的循环。
​救赎困境​:艾丽斯的信任迫使比利直面人性矛盾,最终以自我牺牲打破暴力宿命

​主题与思想​
​暴力的轮回与救赎​:
比利从“执行者”到“书写者”的转变,象征暴力无法终结暴力,唯有通过叙事与共情实现精神救赎。
​身份认同的撕裂​:
杀手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冲突,揭示社会标签对个体的异化,如比利因战争创伤无法融入正常生活。
​温情与残酷的辩证​:
艾丽斯代表的纯真与比利的黑暗形成对比,展现“杀手外壳下的普通人性”

《一个杀手的自白》书籍简介​ ​作者​: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美国惊悚小说大师,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它》《黑暗塔》系列) ​出版信息​:2021年英文版出版,中文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发行(2024年),获Goodreads 2021年悬疑小说提名,美国亚马逊评分4.6分,超5万读者...(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斯蒂芬·金,1947年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语文学。197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随即大获成功。迄今已出版六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两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赎》《它》《重生》《守夜》等,被《时代》周刊誉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或改编自他的小说。他2003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的“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


经典金句(24)
我杀过十七个人,但只有三次是出于恨意——其余都是为了钱。”​​
——比利自述职业准则,暗讽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你以为写小说是虚构?不,那只是把血淋淋的真相裹上糖衣。”​​
——比利对写作的反思,映射其用文字逃避现实的挣扎
​​“这世上没有‘最后一单’,只有下一个陷阱。”​​
——中间人警告比利,预言其命运的不可逆
​​“你救了她,却害死了自己。这就是救赎的代价。”​​
——艾丽斯对比利结局的悲叹,点明善意与死亡的悖论
​​“我曾以为写作能净化灵魂,现在才明白,它只是让我更清楚自己有多肮脏。”​​
——比利揭露创作与暴力的同源性
​​“他们说杀手没有眼泪,可我的眼泪都流进了枪膛。”​​
——比利回忆妹妹之死,暗示暴力与脆弱的共生
​​“你问我为什么救她?因为她让我想起自己也曾是个需要被救的孩子。”​​
——比利对艾丽斯的情感剖白,揭示救赎的双向性
​​“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只是换了个讲故事的人。”​​
——全书最后一句话,暗示暴力与叙事的永恒循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