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喧哗与骚动》经典译林系列书籍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意识流文学先驱,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译者​​:李文俊(经典译林版译者)、方柏林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李文俊译本)
​​成书时间​​:1929年
​​文学地位​​: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与《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现代主义三大经典
​​结构​​:四重叙事视角(班吉、昆丁、杰生、迪尔西),时间线非线性交织
​​书名出处​​:莎士比亚《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内容梗概​​
​​家族背景​​:
美国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家族,祖上曾是显赫望族,至1928年已衰败。家族成员包括:

​​康普生先生​​:虚无主义律师,酗酒度日,灌输“时间虚无”思想。
​​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沉溺于“南方淑女”幻象,厌恶智障幼子班吉。
​​四兄妹​​:昆丁(长子,理想主义者)、凯蒂(女儿,叛逆象征)、杰生(次子,冷酷商人)、班吉(三子,白痴,33岁智力如3岁)。
​​核心情节​​:

​​班吉视角​​(1928年4月7日):通过白痴的感官碎片,拼贴家族记忆,如凯蒂的体香、火灾气息,暗示家族精神溃败。
​​昆丁视角​​(1910年6月2日):自杀前一日意识流独白,纠缠于凯蒂失贞的幻灭感,试图用乱伦幻想“冻结”妹妹的纯洁。
​​杰生视角​​(1928年4月6日):掌控家族经济,剥削私生女小昆丁,最终被其私奔击溃,暴露资本主义新南方的贪婪本质。
​​迪尔西视角​​(1928年4月8日):黑人女佣的清明观察,以基督教信仰反衬白人家族的堕落,预言“一切终将消逝”。
​​主题与艺术特色​​
​​时间与虚无​​
昆丁的怀表象征对时间的病态执念,其自杀是对线性时间的绝望反抗。
班吉的混沌感知消解时间逻辑,暗示历史循环与人类存在的荒诞。
​​南方传统解体​​
康普生家族代表旧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崩塌,杰生的市侩象征新南方资本主义的异化。
凯蒂的堕落是南方淑女规训的反叛,也是旧道德体系崩溃的缩影。
​​意识流与多声部叙事​​
班吉的感官碎片、昆丁的癫狂呓语、杰生的冷酷算计,构成“喧哗”的复调。
迪尔西的章节以稳定视角收束全篇,注入救赎微光。
​​种族与阶级隐喻​​
黑人女佣迪尔西的坚韧与康普生家的堕落形成对照,批判种族压迫与阶级虚伪。
小昆丁的私奔象征底层反抗,却仍陷于经济剥削的牢笼。

《喧哗与骚动》经典译林系列书籍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意识流文学先驱,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译者​​:李文俊(经典译林版译者)、方柏林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李文俊译本) ​​成书时间​​:1929年...(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等,他在短篇小说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译者: 李文俊,著名翻译家,多年从事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翻译,1994年曾获中美文学交流奖。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目录
目录
1928年4月7日
1910年6月2日
1928年4月6日
1928年4月8日
附录 康普生家:1699—1945年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1)
经典台词精选​​
​​1. 时间与存在的哲思​​
​​“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
——昆丁对父亲怀表的独白,揭示人类对抗虚无的徒劳。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书名出处,呼应麦克白的绝望与家族宿命。
​​2. 家族悲剧的缩影​​
​​“凯蒂!凯蒂!凯蒂!”​​
——班吉的重复哭嚎,象征纯洁被玷污的创伤记忆。
​​“杰生:钱!钱!钱!你们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
——对资本主义贪婪本质的控诉。
​​3. 人性的撕裂与救赎​​
​​“迪尔西:我看见了初,也看到了终。”​​
——黑人女佣的宗教顿悟,暗示超越种族与阶级的精神力量。
​​“昆丁:我愿用死亡凝固你的贞洁,哪怕只有一瞬。”​​
——理想主义者的自我毁灭式救赎。
​​4. 意识流的诗意碎片​​
​​“她身上有树的香味……我蹲在墙旮旯里,听着天色一点点黑下来的声音。”​​
——班吉视角下的感官世界,混沌中透出诗意。
​​“钟声又鸣响了,是报半点钟的钟声。静谧而安详。”​​
——时间流逝的隐喻,强化虚无主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