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
核心信息
作者与创作背景
彼得·希夫是华尔街预言家,曾准确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安德鲁·希夫是金融传播专家。兄弟二人以通俗化叙事将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融入故事。
该书创作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旨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倡导自由市场与储蓄驱动的增长模式。
内容结构
原始经济阶段:岛民徒手捕鱼,每日仅获1条鱼维持生存,无储蓄、借贷或投资(对应原始社会)。
资本积累:主角艾伯发明渔网(资本工具),通过延迟消费提升生产力,开启储蓄与借贷经济。
货币与贸易:鱼成为通用货币,催生银行、汇率和贸易顺差/逆差,映射全球化经济。
政府干预与危机:政府滥发货币(鱼邦储备券)、过度信贷导致通胀与房地产泡沫,最终引发经济崩溃(影射2008年次贷危机)。
主题思想
生产驱动增长: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效率提升(如工具创新),而非消费刺激。
储蓄与资本:储蓄创造资本,资本推动生产扩大,形成良性循环。
批判凯恩斯主义:反对政府通过印钞、低息贷款干预经济,主张市场自我调节。
通胀与通缩:通胀是货币超发的结果,通缩反而是生产效率提升的自然现象。
艺术特色
寓言叙事:以小岛模型简化复杂经济现象,如“渔网”象征资本,“棚屋”映射房地产泡沫。
幽默插图:漫画形式呈现经济原理,如用“鱼尺寸缩水”比喻货币贬值。
现实映射:中岛帝国(中国)、美索尼亚国(美国)的贸易关系暗喻全球化矛盾。
版本与影响
中文译本:中信出版社2017年推出《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林华译本语言通俗。
国际传播:被译成40余种语言,成为经济学入门经典,豆瓣评分8.5。
现实意义:启发读者理解量化宽松、债务危机等议题,如书中“两棚”对应美国房利美、房地美。
序言
写在前面
第一章 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第二章 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第三章 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第四章 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第五章 在鱼被指定为货币之后
第六章 为什么会有储蓄
第七章 基础设施与贸易
第八章 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第九章 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第十章 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第十一章 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第十二章 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第十三章 “鱼本位”的破灭
第十四章 棚屋价格是如何涨上去的
第十五章 快了!快了!棚屋市场要崩溃了
第十六章 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第十七章 缓兵之计
第十八章 占领华孚街
第十九章 无鱼不起浪
后记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