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的悲剧》书籍简介
1. 基本信息
作者:[美]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美国推理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由曼弗雷德·班宁顿·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与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共用笔名,代表作《希腊棺材之谜》《Y的悲剧》等
。
创作时间:1932年首次出版,奠定奎因“逻辑推理派”风格,中文版由新星出版社(2011)、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等发行
。
题材:古典本格推理小说,以三桩连环命案串联,融合复仇、人性异化与莎士比亚戏剧元素
。
文学地位:
被博尔赫斯称为“推理小说的完美范本”,阿加莎·克里斯蒂赞其“超越《希腊棺材之谜》”
。
入选“推理小说史上十大不可不读的作品”,全球销量超2亿册
。
2. 核心内容
主线案件:
电车毒杀案:证券经纪人哈利在拥挤电车上被毒针刺杀,凶器为藏有53根尼古丁毒针的软木塞,现场无痕迹
。
渡轮沉尸案:关键证人德威特被推入海中,临死前左手食指与中指交叉成“X”状
。
列车枪击案:嫌疑人德威特在列车上被枪杀,遗言指向“X”代指的终极凶手
。
推理过程:
退休莎士比亚演员哲瑞·雷恩通过观察死者微表情、犯罪现场痕迹,推导出凶手利用“人性之恶”完成完美布局
。
真凶为矿场合伙人马丁,因被诬陷杀妻入狱12年,策划数十年复仇,以“X”象征命运交叉的宿命感
。
主题思想:
人性异化:揭露善与恶的模糊界限,如德威特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的扭曲心理
。
正义困境:雷恩虽破案却未能阻止凶案,质问“迟到的真相是否仍有意义”
。
宿命论:通过“X”符号暗示命运不可抗,复仇者与被复仇者皆被困于因果循环
。
叙事特色:
公平线索:所有推理依据均向读者公开,挑战逻辑推演能力
。
戏剧化语言:大量引用莎士比亚台词(如《理查三世》),强化人性剖析的深度
。
剧中人物
第一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第八场
第九场
第二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第八场
第九场
第十场
第十一场
第十二场
第十三场
第十四场
第三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第八场
第九场
第十场
第十一场
第十二场
幕后:谜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