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我以幻想为生:胡里奥·科塔萨尔传》书籍简介
《我以幻想为生:胡里奥·科塔萨尔传》是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教授​​米格尔·埃赖斯​​(Miguel Herráez)撰写的​​胡里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权威传记​​,2025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ISBN:9787521772340)。本书以“诗意突围”为核心线索,通过​​实地考察​​(布宜诺斯艾利斯、巴黎、奇维尔科伊等科塔萨尔生活地)、​​深度访谈​​(科塔萨尔妻子、亲友、同事)及​​档案梳理​​(历年书信、创作笔记),还原了这位拉美文学巨匠从“童年创伤”到“世界级作家”的传奇人生,同时解析其作品(如《跳房子》《动物寓言集》)中“幻想与现实交织”的独特风格。

核心内容概述
​​童年与创伤:幻想的起点​​
科塔萨尔1914年出生于比利时,童年经历两次重创:母亲怀疑他抄袭诗集(导致他对“真实”与“幻想”的边界产生困惑),父亲弃养而去(促使他用文字构建“替代家庭”)。童年的孤独与敏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幻想燃料”——他的作品常以“童年碎片”为原型,如《动物寓言集》中的“小猴子”便是对自身孤独的隐喻。
​​成长与漂泊:从阿根廷到巴黎​​
科塔萨尔早年从事地理教师、翻译(爱伦·坡作品)、图书商会行政等工作,1953年前往巴黎,开启“流亡”生涯。在巴黎,他结识了博尔赫斯(后者相中其小说《被占的宅子》)、马尔克斯(钦佩其“即兴创作”风格)、略萨(借住其家)等文学大师,逐渐形成“反传统”的创作理念——拒绝“线性叙事”,主张“读者参与文本构建”(如《跳房子》的“迷宫式”结构)。
​​创作与突破:《跳房子》的诞生​​
1963年,科塔萨尔的长篇小说《跳房子》(Hopscotch)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间线”与“视角限制”,邀请读者“选择阅读路径”(如“1—56章”或“56—1—56章”)。这部作品不仅是他的代表作,更成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标志性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晚年与回归:对现实的承诺​​
1976年,科塔萨尔因“政治立场”(支持桑地诺革命)被阿根廷政府列为“不受欢迎之人”,被迫流亡海外。晚年,他回到巴黎,在蒙帕纳斯去世(1984年)。临终前,他的耳边仍回响着爵士乐(他一生热爱爵士乐,认为“即兴”是“幻想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我以幻想为生:胡里奥·科塔萨尔传》书籍简介 《我以幻想为生:胡里奥·科塔萨尔传》是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教授​​米格尔·埃赖斯​​(Miguel Herráez)撰写的​​胡里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权威传记​​,2025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ISBN:9787521772340...(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米格尔·埃赖斯(Miguel Herráez) 生于1957年,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教授。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经济学人》墨西哥城特派记者。他是研究胡里奥·科塔萨尔生平与作品的权威专家,这本关于科塔萨尔的传记作品广受认可,已被翻 译成多种语言出版。 【译者简介】 周妤婕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西班牙语系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译有《床上抽烟危险》,合译《无人亮灯》《我们的作家:拉美文坛十圣》等作品。 冯宏霞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文学学士,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翻译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西班牙语系教师。

目录
给中国读者的话
修订版前言 两个家和一位朋友
推荐序 永远在成长的少年
前言 为什么是科塔萨尔?
第一章 温暖的孤独1914—1939
为何会出生在比利时?
班菲尔德:童年的王国
布宜诺斯艾利斯马里亚诺·阿科斯塔师范学校
美学派诗人
玻利瓦尔、教育和杜普拉特夫人
第二章 长着娃娃脸的教师1939—1953
奇维尔科伊 地方主义
未取得学位的大学教师 庇隆主义
重返布宜诺斯艾利斯 私人生活
《动物寓言集》
巴黎之梦 根提利街10号(第13区)
第三章 困顿现实中的一抹幻想1953—1963
爱伦·坡 罗马之行
重返巴黎 新的短篇小说
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翻译 《追寻者》
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奖彩票》
《跳房子》:名利双收
第四章 忝列“文学爆炸”主将1963—1976
局外人 对现实的承诺
故事、杂记及趣闻
《装配用的62型》
南锥体
第五章 流亡者的战斗1976—1982
阿根延:“不受欢迎之人”
《曼努埃尔之书》
旅行及支持桑地诺事业
《八面体》
卡罗尔·邓洛普和马泰尔街
第六章 诀别之旅1982—1984
《不合时宜》
最后一次阿根延之行
蒙帕纳斯1984年:缘何魂断法兰西
后记
附记 文学与爱:科塔萨尔的巴黎,巴黎的科塔萨尔
胡里奥·科塔萨尔年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4)
金典台词(精选与解读)
科塔萨尔的文字以“诗意、隐喻、即兴”著称,以下是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反映了他的创作哲学与人生思考:
1. 关于​​幻想与现实的边界​​
“在我的小说里,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是模糊的,因为我始终相信,最真实的幻想,往往来自对现实的深刻观察。”(《我以幻想为生》传记中对科塔萨尔创作理念的总结)
解读:科塔萨尔的“幻想”并非“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的另一种诠释”。例如,《动物寓言集》中的“小猴子”是他对“孤独”的幻想,但这种“幻想”恰恰源于他对“童年孤独”的真实体验。
2. 关于​​记忆与时间​​
“记忆就像爵士乐的即兴演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音符会是什么,但它却能带你回到最真实的过去。”(《万火归一》中的隐喻)
解读:科塔萨尔的作品常以“记忆碎片”为线索(如《跳房子》中的“童年游戏”),他认为“记忆”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即兴的”,正如爵士乐的“即兴演奏”——每一次回忆都是对过去的“重新诠释”。
3. 关于​​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找到答案’,而在于‘不断提问’。就像爵士乐,永远有下一个音符,永远有下一段旋律。”(《曼努埃尔之书》中的感悟)
解读:科塔萨尔反对“固定的人生目标”,他认为“生命”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正如他在《跳房子》中所写:“人生就像跳房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跳到哪里,但这正是它的乐趣所在。”
4. 关于​​孤独与陪伴​​
“孤独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人的事情——当你孤独时,你需要另一个人的孤独来陪伴你。”(《南方高速》中的对话)
解读:科塔萨尔的“孤独”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认为“孤独”是“自我认知”的契机。例如,《南方高速》中的“我”与“罗贝托”在沼泽中的对话,正是通过“孤独”实现了“彼此的陪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