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未实现:伯格曼文集》书籍简介
《未实现:伯格曼文集》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未发表、未上演、未上映剧本合集,由​​王凯梅​​(伯格曼研究专家、翻译家)翻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10月首次出版(ISBN:9787100241205)。

核心内容与特色
​​“未实现”剧本的由来​​:
文集收录了伯格曼1942年至1974年间创作的9部剧本,因​​早期名气未盛时剧本多停留文本阶段​​、​​后期成名后剧本多被拍摄或发表​​、​​1982年后转向作家身份创作并发表​​等原因,未能与观众/读者见面。这些作品呈现了“成为伯格曼之前的英格玛”,是其早期艺术探索的真实记录。
​​创作母题与风格​​:
剧本涵盖​​家庭、性别、艺术、死亡​​等伯格曼核心创作母题,延续其​​凝练的主题、紧凑的形式、朴素的背景​​风格,同时展现了早期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尖锐的哲学思辨。例如,《卡斯帕之死》《关于黑帮老大为何写诗》等作品,通过对人性隐秘的挖掘,为理解其后期电影(如《假面》《呼喊与细语》)奠定了基础。
​​翻译与版本价值​​:
作为​​中文世界首次译介​​,译者王凯梅精准还原了伯格曼的剧作风采与审美趋向,译文流畅且富有文学性。精装双封的设计,兼顾收藏与阅读体验。

《未实现:伯格曼文集》书籍简介 《未实现:伯格曼文集》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未发表、未上演、未上映剧本合集,由​​王凯梅​​(伯格曼研究专家、翻译家)翻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10月首次出版(ISBN:9787100241205)。 核心内容与特色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1918—2007) 享誉全球的电影、戏剧导演,作家、编剧。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2007年7月30日在法罗岛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9岁。 伯格曼活跃于影坛、戏剧舞台超过60年,一生编剧、执导60余部电影、170余部戏剧。他曾荣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电影大奖,被誉为“导演中的导演”“电影界的哲学家”“作者电影第一人”。 在文学领域,伯格曼也有着极高的造诣,因其戏剧剧本中极具张力的对话以及哲学思辨,曾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译者简介】 译者:王凯梅 艺术评论写作者、译者、策展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文学学士,苏富比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硕士,长期从事艺术、电影策划和写作翻译工作。曾创办国内首个专注北欧影像的电影节“极地光影”,亦在瑞典、挪威举办中国电影节。2018年,策划伯格曼百年纪念影像展。翻译多部畅销瑞典儿童文学,2022年翻译伯格曼文集《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犹在镜中:伯格曼电影随笔》。

目录
目录:
前 言 / 1
卡斯帕之死 / 001
关于黑帮老大为何写诗 / 029
马修·曼德斯的第四个故事 / 049
城 / 099
鱼:一部闹剧电影 / 139
表演练习 / 193
木版画 / 215
假 戏 / 239
与瑞贝卡的六十四分钟 / 297
代后记 伯格曼的几个关键词:家庭、性别、艺术、死亡 / 343
译后记 打开走进伯格曼的另一扇曼妙之门 / 359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6)
经典台词(基于剧本主题与伯格曼风格推断)
由于搜索结果未直接提供文集中具体剧本的台词,但结合伯格曼​​早期剧本的哲学性与人性探索​​风格,其经典台词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对孤独与存在的追问​​:如“我们为何总在寻找一个不存在的家?”(推测自家庭主题剧本);
​​对性别与身份的反思​​:如“你眼中的我,是我,还是你想要的模样?”(推测自性别主题剧本);
​​对死亡的平静凝视​​:如“死亡不是终点,是我们与世界最后的对话。”(推测自死亡主题剧本)。
若需具体台词,建议参考文集中《卡斯帕之死》《马修·曼德斯的第四个故事》等剧本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