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书籍简介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日本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1908—2004)撰写的王阳明传记,2024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精装典藏版,ISBN:9787229187903)。该书是冈田武彦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吸收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心血结晶,也是其四十余年研究王阳明的总结之作。

核心内容与特色
​​以心学脉络为线索的人生叙事​​:
全书以“心学的诞生、发展”为核心,夹叙夹议地详述王阳明的传奇一生(从出生到晚年),重点呈现其“龙场悟道”“南赣戡乱”“平定宁王之乱”等关键事件,以及“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理念的形成过程。
​​立体还原传主与思想​​:
作者不仅梳理王阳明的家世渊源、师友交往、人生经历,更从诗文中探寻其内心真实想法(如龙场时期的孤独与顿悟),补充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如与湛甘泉共倡圣学的过往),解开了“心学为何诞生于龙场”等谜题。
​​权威严谨的学术价值​​:
冈田武彦是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阳明学大师,被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其研究融合了西方哲学、朱子学与阳明心学,既注重时代背景(如宋元明思潮变化),又对比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清晰呈现阳明心学的“本有源流”。
​​通俗易懂的阅读体验​​:
尽管学术严谨,但全书语言平易真挚,将心学理论与王阳明的生命实践结合(如“良知”在平叛中的应用),避免了“高头讲章”的枯燥,适合大众读者领悟心学精髓。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书籍简介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日本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1908—2004)撰写的王阳明传记,2024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精装典藏版,ISBN:9787229187903)。该书是冈田武彦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吸收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六次阳...(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冈田武彦(1908—2004),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 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学部,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部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担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主要著作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宋明哲学的本质》《简素:日本文化的底色》《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等。

目录
章 圣哲王阳明
文武双全的圣人/行动哲学阳明学/日本人与阳明学/对阳明学的误解
第一章 阳明降世
中国的文艺复兴/余姚四贤人/“守仁”之名由来
第二章 阳明先祖
王家始祖/远祖名臣王导/书圣王羲之/忠臣六祖王纲/遁世高祖王与准/洒脱曾祖王杰/祖父竹轩先生/父亲龙山先生
第三章 不羁少年
十岁的诗才神童/天下第一等人/巧用智谋惩戒庶母/怀抱经略四方之志
第四章 五溺时代
心无定性/“格竹”失败/新婚之日离家出走/苦练书法
第五章 圣学之道
拜谒大儒娄谅/宋儒的“格物”说/新儒学的兴起/明初心学的传承/阳明中举/两次会试失败/钻研兵法/考中进士入仕途/上陈边防策/审查江北囚徒/求道访仙/结交“前七子”/悟出佛道不足/莫逆之交的影响/西湖疗养/摆弄禅机教化弟子/排斥佛道/会稽山祈雨
第六章 倡导圣学
笃信儒学/出任乡试主考官/阳明的政治策论/与湛甘泉共倡圣学/萌发隐遁之心
第七章 龙场悟道
武宗与宦官/阳明入狱/别了,京城/摆脱刺客/再会无为道者/告别门人徐爱/前往贵州龙场/艰辛的龙场生活/龙场顿悟/创作《五经臆说》
第八章 龙场教化
蛮荒之地建造居室/德化的力量/教化诸生/龙冈书院的学规/书院学的历史/阳明与书院教育/阳明的教育理念/感化思州主官/劝诫土著豪族/埋葬暴毙的吏目
第九章 “知行合一”说
席元山入门/朱熹和陆九渊的学问/行而知之/如何修行“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说的发展/学问即行,行即知/致良知/陆九渊与“知行合一”说
第十章 庐陵知县
天诛宦官刘瑾/龙场之后/阳明评“静坐”说/卧治六月/吉安的阳明遗迹
第十一章 京师讲学
和黄绾谈立志/“明镜”论/众多门人聚学/送别方献夫/送别湛甘泉/送别黄绾/阳明的出世倾向/“朱陆同异”论/“未发已发”论和“体用”论
第十二章 滁州讲学
与徐爱论学/《大学》学什么/由诚意到格物/心学的三大学说/儒学的三大论题/敬王通而轻韩愈/不妄议经书,不提倡著述/与门人游四明山/会晤了庵和尚/训诫弟子:理气之辨/到滁州上任/批评王嘉秀,开导王道/离开滁州
第十三章 南京讲学
门人故交齐聚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定要在事上磨炼/立诚是根本/立志为培根之学/劝谏武宗迎佛/奏请停职休养
第十四章 南赣戡乱
巡抚南赣汀漳/破流寇,抵赣州/探贼情,定战略战术/平定漳州贼匪/体恤民情,注意农时/征剿南赣三贼/一篇告谕的作用/喜得贼巢地图,奇袭横水/一日尽破桶冈贼匪/智取浰头贼首/征剿浰头贼众/奏请辞官/教化当地百姓/奏请设立和平县
第十五章 赣州时期
徐爱之死/畅游通天岩/期待归隐生活/赣州讲学/再论为学头脑与“立诚”/刊刻《大学古本》/由“诚意”说到“致知”说/《大学古本旁释》/刊刻《朱子晚年定论》/刊行《传习录》
第十六章 江西时期
阳明请求致仕/宁王之患/死里逃生/宁王谋反之资/宁王起事/阳明备战/运筹帷幄/阳明用计/安庆攻防战/南昌攻略战/鄱阳湖决战/生擒宁王/论功行赏
第十七章 阳明受难
武宗要御驾亲征/隐居净慈寺/与奸臣斗智/寄情山水/与罗钦顺论学/无心之境/为冀元亨申冤/始提“致良知”说
第十八章 倡导“良知”说
“致良知”诞生始末/王阳明、湛甘泉学说的异同/用“良知”解释生死/衣锦还乡,谢辞封爵/阻止陆澄辩护/论科举/“乡愿”自省/咏良知诗/王阳明讲学/践行良知
第十九章 阳明晚年
书院四大记/《自得斋说》和《博约说》/答顾璘之疑/批评“随处体认天理”说/良知“五论”/天地一仁心/老年得子/王阳明晚年著述
第二十章 思田靖乱
王阳明三征/心学宗旨/最后的征程/此心只是个真诚恻怛/思恩、田州,降了/战后安民/最后一战:八寨、断藤峡/阳明功过之争
终章 阳明临终
拜谒伏波庙/广州府养病/与门人论学/最后的上疏/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附录一 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
前言/前篇/后篇
附录二 王阳明的子孙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7)
《王阳明大传》中的经典台词(源自王阳明著作与传记解读)
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下语句均出自其《传习录》《大学问》等著作,或传记中对其思想的提炼,体现了心学的实践智慧:
1. ​​关于“知行合一”的本质​​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王阳明(《传习录》)
解读:认知是行动的指导,行动是认知的落实;认知是开端,行动是完成。真正的“知”必须通过“行”来验证,脱离行动的“知”是空泛的。
2. ​​关于“致良知”的核心​​
“致良知者,阳明学术之宗也。” —— 王阳明(《大学问》)
解读:“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道德判断力(如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致良知”是通过“事上磨练”(在具体事务中践行),去除私欲遮蔽,恢复良知的本然状态。这是阳明心学的终极目标。
3. ​​关于“事上磨练”的实践​​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 王阳明(《传习录》)
解读:人必须在具体的事情中磨练心性,才能在动荡或诱惑面前保持内心的坚定。无论是平叛还是日常琐事,都是“磨练良知”的机会。
4. ​​关于“心即理”的突破​​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王阳明(《传习录》)
解读:真理(“理”)不在外界的书本或教条中,而在人的本心之中。心是万物的本源,离开本心,一切都失去了意义。这一观点打破了朱熹“格物致知”的传统,强调内在心性的重要性。
5. ​​关于“破心中贼”的智慧​​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王阳明(《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解读:平定外界的叛乱(“山中贼”)相对容易,但克服内心的贪婪、恐惧、傲慢(“心中贼”)才是真正的挑战。心学的核心就是“自我觉察”与“自我超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