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广寸木》书籍简介
作者:魏思孝(中国当代作家,山东淄博人,代表作《余事勿取》《王能好》等,2024年获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出版信息: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装帧:平装/精装,定价49-68元
页数:22万字,分上下两篇
题材:乡村现实主义、社会解剖、非虚构叙事
核心内容
主题与结构:
书名隐喻:“土广寸木”为“村庄”二字的拆解,象征对乡村物理形态与精神内核的双重解构
。
双线叙事:
上篇“局部”:以“馒头”“酒”“人肉”“屎”等具体事物为章节,勾连村民生存细节与历史幽灵(如拆迁、工厂进驻)
。
下篇“一年”:以“我”(作家卫华邦)与母亲老付的母子生活为主线,记录农事、婚丧、基层政治等日常,如“腊月杀猪”“清明上坟”等场景
。
人物群像:
村民众生相:
老付:勤劳而自私的农村母亲,为省钱让儿子穿补丁衣,却对村中八卦津津乐道。
李宝:游手好闲的“混子”,靠拆迁谣言谋生,折射底层青年的生存困境。
刘祥:因前妻返乡而重燃旧情的男人,展现乡村情感关系的功利性
。
外来者视角:叙述者“我”作为返乡作家,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其自我怀疑(如“文字是否导向光明”)贯穿文本
。
叙事特色:
零度写作:摒弃道德评判,以白描手法呈现“杀妻案”“坟地争夺”等残酷现实,如“执意办葬礼只为捞回份子钱”
。
反讽与悲悯:通过“美丽乡村”标语与破败现实的对比(如“浅黄色墙漆剥落,露出土坯原色”),揭露政策与生活的割裂
。
主题探索:
生存哲学:村民在“工厂工资拖欠”与“土地荒废”间的挣扎,体现“吃饱饭即合理”的朴素逻辑
。
时代隐喻:拆迁拖延、化工污染等事件,映射城乡转型中的阵痛与个体无力感
。
上 局部
一 馒头
二 混子
三 酒
四 李宝
五 人肉
六 屎
七 福利
下 一年
一月 饭局
二月 采访
三月 防水
四月 上坟
五月 查体
六月 麦收
七月 选举
八月 婚礼
九月 秋收
十月 耕种
十一月 照片
十二月 开会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