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天龙八部》书籍简介
作者:金庸(本名查良镛,中国武侠文学泰斗,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
创作时间:1963-1966年连载于《明报》,2005年完成第三版修订
版本信息:
初版:1963年香港《明报》连载
新修版:2005年修订,结局改动较大(如虚竹子女存活、慕容复结局更悲凉)
装帧:平装/精装,页数1819-1978页不等,定价49-138元
题材:史诗级武侠、历史传奇、佛学哲思
核心内容
历史与江湖的宏大叙事:
多政权并立: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为背景,展现民族矛盾与武林纷争的交织
。
三兄弟命运:丐帮帮主乔峰(契丹后裔)、大理世子段誉、少林弟子虚竹因缘结义,各自卷入身世之谜与家国冲突
。
人物群像与悲剧内核:
乔峰:从武林领袖到契丹罪人,最终以自杀阻止宋辽战争,体现“侠之大者”的悲壮
。
段誉:逃避武功却习得六脉神剑,情路坎坷却终得圆满,象征佛家“放下执念”
。
虚竹:小和尚逆袭为逍遥派掌门,经历情劫与权力争夺,展现“无欲则刚”的修行
。
主题与哲学:
贪嗔痴之困:以佛经“天龙八部”隐喻众生相,揭示人性中的欲望、仇恨与执念
。
民族与身份:乔峰的契丹血统、慕容复的复国执念,探讨身份认同与和平的代价
。
《天龙八部》书籍简介 作者:金庸(本名查良镛,中国武侠文学泰斗,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 创作时间:1963-1966年连载于《明报》,2005年完成第三版修订 版本信息: 初版:1963年香港《明报》连载 新修版:2005年修订,结局改动较大(如虚竹子女存活、慕容...(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目录
(一至十:少年游)
青衫磊落险峰行
玉璧月华明
马疾香幽
崖高人远
微步觳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
无计悔多情
虎啸龙吟
换巢鸾凤
剑气碧烟横
(十一至二十:苏幕遮 )
向来痴
从此醉
水榭听香 指点群豪戏
剧饮千杯男儿事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
今日意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虽万千人吾往矣
悄立雁门 绝壁无余字
(二十一至三十:破阵子)
千里茫茫若梦
双眸粲粲如星
塞上牛羊空许约
烛畔鬓云有旧盟
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
金戈荡寇鏖兵
草木残生颅铸铁
虫豸凝寒掌作冰
挥洒缚豪英
(三十一至四十:洞仙歌)
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谁管
奈天昏地暗 斗转星移
风骤紧 缥缈峰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 情长计短
解不了 名缰系嗔贪
却试问 几时把痴心断
四十一至五十、水龙吟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
老魔小丑 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
王霸雄图 血海深仇 尽归尘土
念枉求美眷 良缘安在
枯井底 暗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
为谁开 茶花满路
王孙落魄 怎生消得 杨枝玉露
敝屣荣华 浮云生死 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
(展开全部)青衫磊落险峰行
玉璧月华明
马疾香幽
崖高人远
微步觳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
无计悔多情
虎啸龙吟
换巢鸾凤
剑气碧烟横
(十一至二十:苏幕遮 )
向来痴
从此醉
水榭听香 指点群豪戏
剧饮千杯男儿事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
今日意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虽万千人吾往矣
悄立雁门 绝壁无余字
(二十一至三十:破阵子)
千里茫茫若梦
双眸粲粲如星
塞上牛羊空许约
烛畔鬓云有旧盟
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
金戈荡寇鏖兵
草木残生颅铸铁
虫豸凝寒掌作冰
挥洒缚豪英
(三十一至四十:洞仙歌)
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谁管
奈天昏地暗 斗转星移
风骤紧 缥缈峰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 情长计短
解不了 名缰系嗔贪
却试问 几时把痴心断
四十一至五十、水龙吟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
老魔小丑 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
王霸雄图 血海深仇 尽归尘土
念枉求美眷 良缘安在
枯井底 暗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
为谁开 茶花满路
王孙落魄 怎生消得 杨枝玉露
敝屣荣华 浮云生死 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
经典金句(30)
纠错 补充反馈
“我乔峰一生最得意的,不是武功,而是交了一群肝胆相照的朋友。”
——乔峰自述,点明“侠义”本质
。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
——乔峰对阿朱的深情告白,悲剧爱情的缩影
。
“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段誉对王语嫣的醒悟,暗讽执念之虚妄
。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
——虚竹参透生死后的感慨,呼应佛家无常观
。
“我葬了阿朱,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
——乔峰自责与孤独的呐喊,强化人物悲剧性
。
“慕容复一直沉醉在‘复国’大梦中,以致完全漠视身边钟情于他的人。”
——对权力欲望的批判,慕容复疯癫结局的注解
。
“破阵子本意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
——乔峰与阿朱的塞上之约,诗意化悲剧场景
。
“你以为我明教是邪教?我们为抗元救民而战,何邪之有?”
——虚竹驳斥偏见,呼应民族大义主题
。
“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
——乔峰对爱情的忠贞,成为全书最催泪台词之一
。
“虽万千人吾往矣!”
——乔峰少室山决战时的豪言,彰显英雄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