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苏菲的世界》书籍简介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创作的哲学入门小说,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出版,1996年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引入中文版

核心内容
小说以14岁少女苏菲的视角展开:她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信件,内容仅有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苏菲在一位匿名导师的引导下,踏上了一段探索西方哲学史的奇幻之旅。从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如德谟克里特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近代的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直至现代的萨特、佛洛伊德,小说通过书信对话与悬疑情节​(如苏菲逐渐发现自己可能是“书中人物”),将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与历史背景巧妙融合

主题与特色
作品以“哲学探险”为核心,旨在降低哲学入门门槛,让读者在故事中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其特色在于“虚实交织”——苏菲的现实生活与她对哲学的探索相互映照,最终指向对“人类存在本质”的追问:我们是谁?世界如何运转?生命的意义何在?

荣誉与影响
该书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曾获挪威“宋雅·赫格曼那斯童书奖”、德国《时代周刊》文学奖等多项荣誉,并入选“40年·25部影响力外译作品”书单

《苏菲的世界》书籍简介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创作的哲学入门小说,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出版,1996年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引入中文版 。 核心内容 小说以14岁少女苏菲的视角展开:她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信件,内容仅有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 1952年生于挪威; 曾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 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贾德谈人生》, 以《苏菲的世界》一书奠定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执著于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设立挪威环境与发展奖项——“苏菲奖”。


经典金句(17)
1. 关于“生命与存在”​​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
​2. 关于“好奇心与哲学”​​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苏格拉底也说:‘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3. 关于“自由与自我创造”​​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独立与自由正是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的方法。”
“在整部哲学史中,哲学家们一直想要探索人的本性。但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我们就像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
​4. 关于“世界与信仰”​​
“理智和经验都缺失时,就会出现一个真空,这个真空可以由信仰填补。”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5. 关于“感恩与接纳”​​
“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我们必须自己找出一些关于存在的最基本问题的答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