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神秘岛》书籍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神秘岛》(L’Île mystérieuse)是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发表于1874年,是其“海洋三部曲”的终章(前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小说以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五名北方战俘乘坐热气球逃离里士满,中途遭遇风暴漂流至太平洋荒岛,凭借科学知识与集体协作重建文明的故事。

​​内容结构与主题​​
全书共三卷,以荒岛生存为主线,融合科学探险与悬疑元素:

​​高空遇险​​:五名主人公(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记者斯皮莱、水手潘克洛夫等)乘热气球逃亡,坠落荒岛后面临生存危机。
​​荒岛求生​​:通过冶炼金属、驯养动物、制造工具等重建家园,逐步建立“林肯岛”文明。
​​岛屿秘密​​:多次遭遇海盗袭击,最终揭示神秘人尼摩船长的暗中相助,并发现岛屿因火山活动濒临毁灭。
​​核心主题​​:

​​科学理性与人类智慧​​:通过40余项技术发明(如电报机、炸药)展现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乐观主义。
​​集体协作与人性光辉​​:角色分工明确(工程师主导、仆人纳布忠诚、少年赫伯特成长),体现团结与道德选择。
​​自然与命运的抗争​​:火山爆发象征不可抗的自然力量,最终“邓肯号”救援暗示人类对自由的永恒追求。
​​文学地位与影响​​
​​科幻经典​​: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冒险小说之一”,全球销量超亿册,被译成100多种语言。
​​现实映射​​:小说中火山地质描写参考了凡尔纳对留尼汪岛的考察,其科学推演严谨性至今被学者研究。
​​中文译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推出陈筱卿译本(ISBN 9787505734388),2022年修订版纳入“凡尔纳科幻系列”丛书。

《神秘岛》书籍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神秘岛》(L'Île mystérieuse)是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发表于1874年,是其“海洋三部曲”的终章(前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小说以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五名北方战俘乘坐热气球逃离里士满,...(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2.8~1905.3.2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岁时,他遵父嘱,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二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位胖绅士的名字是大仲马。毕业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为此不仅受到父亲的严厉训斥,并失去了父亲的经济资助。他不得不在贫困中奋斗,以读书为乐。他十分欣赏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和英国的莎士比亚。在巴黎,他创作了20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 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得以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继续创作的过程中,凡尔纳感到文学创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发现当时文坛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试图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进戏剧。比如大仲马是将历史学融进文学,而巴尔扎克则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这时凡尔纳发现,只剩下地理学还没有被开发。 于是凡尔纳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试验,创作出《冰川上面过冬》等作品,但未发表。 1856年凡尔纳乘火车来到北部城市亚眠,遇到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漂亮寡妇,一见终情并求婚,继而结婚。接着凡尔纳搬家过去,从此开始认真创作。其时29岁。 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后,16家出版社无人理睬,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抢救出来,送入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赏识此书的编辑叫赫茨尔,从此凡尔纳遇到了知音,与之结下终身友谊。黑格尔与凡尔纳签订合同,一年为其出版两本科幻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后,凡尔纳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方面的探索时期,他试验多种写法,朝多种方向进行探索,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出版两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囊括了陆地、海洋和天空……此后探索停止,开始成熟,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创作出《80天环绕地球》《太阳系历险记》《两年假期》等优秀作品。随着声望的增高,凡尔纳的财富也在迅速增长。 凡尔纳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创作减少并进入衰弱期,其《卡尔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传性,表现了生活中隐秘的侧面。 1905年3月17日凡尔纳出现偏瘫,24日失去知觉,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殡,全世界纷纷电唁,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尔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通俗小说作家,有一种能够把自己的幻觉变得能够触摸的本领,其感觉是全方位的,从平淡的文学中传达出某种人类的热情。但凡尔纳的小说中人物除了少数几个外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脸谱化的简单的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从其作品人物性别单一化上还可看出他对女人的偏见,隐隐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态。此外凡尔纳的作品中充满了明显的社会倾向,是一个爱国者(法国人最好)、民族解放主义者(支持被压迫民族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从某些作品中表现出无秩序者),最后还是一个银河帝国主义者(有缔造宇宙帝国的欲望)。 凡尔纳的作品里充满了知识,但他本人却是一名宇宙神秘主义者,对世界有一种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说中,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刻,主题也常常重复。


经典金句(13)
经典台词摘录​​
​​“我们不是被困在荒岛上,而是被文明放逐了。”​​
——赛勒斯·史密斯对团队困境的反思,揭示人类对技术的依赖与精神困境。
​​“火种是文明的起点,而希望是永不熄灭的火焰。”​​
——开篇取火场景,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的关键一步。
​​“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都在诉说着自然的秘密。”​​
——工程师勘探岛屿时感叹,体现科学探索与自然敬畏的交织。
​​“我们建造了房屋,却忘了自己也是自然的孩子。”​​
——赫伯特对过度开发的反思,暗含生态主义思想雏形。
​​“火山不会怜悯人类,但我们的意志能战胜恐惧。”​​
——面对火山爆发危机时,潘克洛夫的宣言展现抗争精神。
​​“你以为荒岛没有历史?它的每一粒沙都浸透了时间的故事。”​​
——尼摩船长临终揭示岛屿与人类文明的隐秘关联。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