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杀死一只知更鸟》书籍简介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Harper Lee)于196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1961年获普利策文学奖,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3000万册,并被改编为同名奥斯卡获奖电影。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种族隔离为背景,通过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为黑人汤姆·鲁滨逊辩护的故事,揭露种族歧视与司法不公,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成长小说之一”
。
核心内容
双线叙事与象征体系
知更鸟的隐喻:小说标题源自阿蒂克斯对孩子的告诫——“杀死知更鸟是犯罪”,因知更鸟只歌唱不破坏,象征无辜善良者(如汤姆和怪人拉德利)
。
汤姆·鲁滨逊案:善良的黑人汤姆被诬告强奸白人女性马耶拉,尽管阿蒂克斯提供无罪证据,陪审团仍因种族偏见判其有罪。汤姆越狱时被乱枪打死,映射司法系统的腐朽
。
拉德利之谜:被谣传为“怪人”的阿瑟·拉德利实为善良者,暗中保护斯库特兄妹,最终在危机中救下杰姆,打破小镇偏见
。
成长与教育主题
阿蒂克斯的育儿哲学:教导子女“穿他人鞋走路”以共情,强调“勇敢是明知会输仍坚持正义”
。
斯库特的觉醒:从天真孩童经历种族暴力、谎言与救赎,逐渐理解父亲坚守的道德准则
。
社会批判
种族歧视:通过法庭审判展现白人至上的荒诞,如陪审团无视证据仅因肤色定罪
。
群体暴力:尤厄尔家族因败诉报复阿蒂克斯之子,暗示偏见滋生恶行的循环
。
《杀死一只知更鸟》书籍简介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Harper Lee)于196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1961年获普利策文学奖,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3000万册,并被改编为同名奥斯卡获奖电影。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种族隔离为背景,通过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为黑人汤姆...(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哈珀·李,1926年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门罗维尔。童年就读于当地的学校,后在亚拉巴马大学攻读法律。与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是从小的至交,《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迪尔,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曾获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的多个文学奖项,并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多次受到总统的接见。《杀死一只知更鸟》更是入选“塑造美国的88本书”。
多年来一直隐居在老家,拒绝媒体采访和各种社会活动,终生未婚。
2016年,在位于门罗维尔的家中去世,享年89岁。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展开全部)第二部
经典金句(24)
纠错 补充反馈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犯罪。它们什么坏事都不做,只是唱歌给我们听。”
——阿蒂克斯教导孩子时强调对无辜者的敬畏,隐喻汤姆与拉德利的悲剧
。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
——阿蒂克斯为汤姆辩护的信念,定义真正的勇气
。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阿蒂克斯引导孩子破除偏见,呼吁共情
。
“法庭是这个国家最伟大的平等主义者。”
——阿蒂克斯在法庭上的宣言,讽刺种族制度下司法的虚伪
。
“有些人太担心来世了,以至于都没学会怎样在今世好好活着。”
——斯库特对梅科姆镇居民的批判,揭示宗教与道德的割裂
。
“他关上门时,我仿佛听见了一声抽泣。那是怪人拉德利在哭——为那些从未伤害过他的人哭泣。”
——拉德利救下杰姆后独自离开的悲情场景,凸显善意被误解的孤独
。
“钱不能买来一切,但穷人有时候连一点点的体面都得不到。”
——阿蒂克斯对贫困的反思,暗讽社会不公
。
“她死得了无牵挂吗?她死得自由吗?”
斯库特对马耶拉的追问,质问偏见如何摧毁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