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书籍简介
《少年维特的烦恼》(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是德国诗人、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创作的书信体小说,1774年首次出版,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小说。
核心内容
小说以第一人称书信体形式展开,讲述了青年维特(Werther)的情感悲剧与精神困境:
爱情挫折:维特因厌恶城市的虚伪与束缚,前往乡村寻找自然与自由,结识了法官之女绿蒂(Lotte)。绿蒂纯真善良的气质深深吸引了他,但绿蒂早已与他人订婚(未婚夫为阿尔伯特,Albert)。维特陷入无法自拔的爱慕中,试图通过转移注意力(如投身外交工作)摆脱痛苦,却因封建等级制度的歧视(如职场排挤)屡遭挫折。
理想破灭:维特重返乡村后,发现绿蒂已与阿尔伯特结婚,他的爱情理想彻底破灭。最终,在无法调和个性解放与封建社会压抑的矛盾中,维特选择用阿尔伯特的手枪自杀,以死亡反抗世俗的束缚。
主题与意义
小说通过维特的悲剧命运,批判了18世纪德国封建社会的保守与压抑(如等级制度、婚姻束缚、虚伪的道德观念),呼吁个性解放与情感自由,反映了启蒙时代青年对“自然人性”与“自我实现”的追求。其炽烈的情感表达与对人性深度的挖掘,引发了欧洲“维特热”(Werther-Fieber)文化现象,成为德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版本推荐
杨武能译本(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以诗化语言还原原著情感张力,增加译者序言解析时代意义,保留歌德亲自撰写的后记。
关惠文译本(春风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融合自然描写与诗意表达,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的经典诠释。
第一编
第二编
编者致读者
修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