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伤口愈合中》书籍简介
作者:[韩] 韩江(한강)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国文润华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出版,ISBN 9787512517608,精装本,定价58元,页数272页。
译者:崔有学(《素食者》译者)
核心内容与主题
创伤与治愈的哲学
全书以七篇短篇小说构建“创伤解剖图”,探讨人类如何在暴力、死亡与废墟中寻找愈合的可能。韩江延续对“人性暴力”的追问,但转向“创伤后重生”的可能性,如《在天亮之前》中抗癌女性通过凝视残缺的乳房获得存在感,《木卫二》中退伍士兵以性别重塑对抗社会规训。
身体与精神的互文
韩江将身体创伤作为精神困境的隐喻:
《伤口愈合中》的画家贤英因车祸失去绘画能力,左手觉醒自我意识,暗示身体对精神暴力的反抗;
《左手》中男性角色因身体背叛揭示“我们体内住着陌生灵魂”的荒诞。
社会规训的反抗
书中角色以“反愈合”姿态对抗标准化人生:
妹妹用自行车摔伤延续姐姐的死亡创伤,完成未竟的哀悼;
恒河边抹灰疗伤的女人,以原始仪式反抗现代医学对疼痛的规训。
文学疗愈的实验性
韩江采用“诗意实验风格”,拒绝粉饰伤痕,而是将伤口曝晒于光下。例如《木卫二》用冰冷卫星意象映射性别流动的困境,焚烧遗体的场景则直指“健全是集体编织的残忍童话”。
《伤口愈合中》书籍简介 作者:[韩] 韩江(한강)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国文润华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出版,ISBN 9787512517608,精装本,定价58元,页数272页。 译者:崔有学(《素食者》译者) 核心内容与主题 创伤与治愈的哲学...(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韩江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洲首位女性获奖者)。亚洲首位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
1970年生,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
她曾先后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万海文学奖等。
2016年5月16日,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获得该奖项。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地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年她获得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2022年她用七年时间写就的长篇小说《不做告别》拿下韩国大山文学奖、韩国金万重文学奖。2023年她获得法国美第奇文学奖。2024年,韩江击败萨尔曼·鲁西迪等作者赢得法国埃米尔·吉梅亚洲文学奖,同年,三星集团将三星湖岩艺术奖颁给她。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江,“以充满诗意的文字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目录
作者序
在天亮之前
伤口愈合中
木卫二
罕萨
蓝色石头
左手
黄纹蝾螈
(展开全部)在天亮之前
伤口愈合中
木卫二
罕萨
蓝色石头
左手
黄纹蝾螈
经典金句(14)
纠错 补充反馈
“伤口是光进入身体的裂痕。”
——开篇题记,奠定全书“以伤为入口”的哲学基调 。
“不要失眠,不要做噩梦,不要相信任何人的指责。”
——抗癌女性的自白,揭示愈合需抵御外界二次伤害 。
“当火焰吞没弟弟衬衫纽扣时,我忽然明白——所谓健全,不过是集体编织的残忍童话。”
——焚烧遗体的场景,批判社会对“正常”的暴力定义 。
“你有过那种经历吗?身体里好像装着完全不认识的人。”
——《左手》中男性的独白,隐喻现代人精神与肉体的割裂 。
“愈合不是回到从前,而是带着疤痕成为新的物种。”
——贤英拒绝复健的宣言,直指创伤重塑生命的本质 。
“疼痛不必优雅,愈合不必完整。”
——恒河女人抹灰疗伤的注解,消解传统治愈叙事 。
“一度死去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上重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愈合。”
——诺贝尔奖委员会授奖词,呼应书中再生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