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一、日本电影史经典书籍简介
1. 《日本电影史》(佐藤忠男 著)
​​作者背景​​:佐藤忠男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电影学者、评论家,曾任日本映画大学校长,著有《黑泽明的世界》《小津安二郎的艺术》等专著,获“紫绶褒章”“法国艺术文化勋章”等荣誉。
​​内容与特色​​:本书是佐藤忠男耗时四十载、执笔二十年完成的日本电影通史巨著,首版于1995年,2009年修订增补。全书以“映绘”“电影与日本音乐”“表演技巧的源泉”等维度切入,系统梳理了日本电影从草创期(1896—1923)到当代的发展脉络,涵盖舞台戏剧对电影的影响、外国电影的冲击、审查制度的作用等关键议题。书中不仅分析经典影片(如《忠臣藏》《七武士》),更关注无名影片与社会背景的关联,被誉为“结构最完备、材料最翔实的日本电影通史”。
​​出版信息​​:简体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18年),译者为北海道大学教授应雄。
2. 《日本电影110年》(四方田犬彦 著)
​​作者背景​​:四方田犬彦是日本电影研究者、杂文作家,曾任明治学院大学教授,著有《日本电影100年》《论可爱》等,作品以跨学科视野(文学、漫画、戏剧)著称,获“伊藤整文学奖”“桑原武夫学艺奖”等。
​​内容与特色​​:本书是《日本电影100年》的增补版,补写了21世纪头十年日本电影的新进展(如女导演崛起、平成时代电影动向),将日本电影置于“东亚文化传统”“全球社会思潮”“日本社会保守化”等背景下审视。书中不仅涵盖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大师的作品,更关注《你的名字。》《千与千寻》等当代影片,以及女导演荻上直子、蜷川实花的风格,被誉为“从社会史视野理解日本电影的钥匙”。
​​出版信息​​:中文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2018年),译者为王众一。

一、日本电影史经典书籍简介 1. 《日本电影史》(佐藤忠男 著) ​​作者背景​​:佐藤忠男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电影学者、评论家,曾任日本映画大学校长,著有《黑泽明的世界》《小津安二郎的艺术》等专著,获“紫绶褒章”“法国艺术文化勋章”等荣誉。 ​​内容与特色​​:本书是佐藤忠男耗时四十载、执笔二十年完成...(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佐藤忠男,1930年出生于新潟,曾任国铁职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撰写电影评论,长期活跃于日本电影评论第一线,著有《黑泽明的世界》、《小津安二郎的艺术》、《电影与炮声》和《日本电影史》等大量电影批评、研究专著,同时他还创办刊物《映画史研究》,长期担任日本映画 大学校长,是日本著名的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和电影教育家。1996年,佐藤忠男因贡献卓著,获颁“紫绶褒章”。他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曾被授予韩国王冠文化勋章和法国艺术文化勋章等。 主译简介 应雄,北海道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从事电影学及现代思想理论研究。编著有《中国电影的看法》(大修馆书店,2010年)、《中日影视文化的地平线》(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以及论文 “Body/Space and Affirmation/Negation in the Films of Lou Ye and Wong Kar-Wai”(in Deleuze and Asia,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4)、《戈达尔、动作、未来》(《层——影像与批评》第8期,人文书房)等。

目录
目录

增补版序
谢辞

序说:日本电影的基础
1.映绘
2.电影与日本音乐
3.故事定式的供给
4.表演技巧的源泉:歌舞伎与新派
5.表演技巧的源泉:新剧、轻戏剧与歌剧
6.正业和黑帮
7.艺人社会
8.作家的出身
9.外国电影的影响
10.外国人的贡献及与外国人的交流
11.女性的贡献
12.审查

第一章 草创期(1896—1923)
1.最初的输入与制作
2.弁士
3.日俄战争电影
4.制片厂的建立
5.初期的女演员和连锁剧
6.最初的超级明星
7.新派电影的繁荣:日活向岛
8.映画剧的成立
9.松竹蒲田的革新
10.日活向岛的成熟
11.好莱坞的日本人
12.从旧剧到古装片
13.大地震与大众文化的变化

第二章 无声电影的成熟(1924—1934)
1.城户四郎与蒲田调的成立
2.五所平之助、斋藤寅次郎、小津安二郎
3.蒲田的“母亲片”
4.村田实的近代精神
5. 日活、帝影新兴(公司)的现代剧和女演员的兴盛
6.衣笠贞之助的前卫活动
7.伊藤大辅和大河内传次郎对古装片的革新
8.牧野映画
9.古装片中的忠诚和反叛
10.“流浪片”的确立
11.山中贞雄
12.倾向电影
13.普罗映画的活动
14.弁士的艺术
15.即便如此,年轻人依然看电影

第三章 无声电影末期与有声电影初期(1931—1940)
1.走向有声电影
2.古装片与明星们
3.古装片的自我否定·伊丹万作
4.小市民电影与孩子的世界
5.女性情节剧
6.沟口健二的现实主义的确立
7.导演方法的个性化
8.从P·C·L到东宝
9.东宝京都和东京发声
10.日活多摩川
11.遗失的影片
12.进入国际政治漩涡
13.新兴电影和大都映画的通俗电影
14.走向战争

补遗
1.最早被电影拍摄下来的日本人
2.冈山孤儿院音乐活动写真队
3.被重新发现的电影


第四章 战争下的电影(1937—1945)
1.战争电影
2.儿童电影
3.恋爱电影
4.电影法下的电影
5.侵华战争与高扬战意的电影
6.艺道片
7.电影统制的发展
8.太平洋战争与电影的作用
9.战争时期的古装片
10.东宝的航空教育资料制作所
11.战争与电影作家们的生存方式
12.大陆电影
13.纪录电影的扩大
14.新闻电影
15.剧本作家
16.动画片

第五章 殖民地和占领地的电影活动
1.日本统治下的台湾电影
2.日本统治下的朝鲜电影
3.中国电影与日本的占领
4.满洲映画协会
5.占领期在印度尼西亚的电影活动
6.占领期在菲律宾的电影活动
7.占领期在各地的日本电影上映活动

第六章 占领下的电影界(1945—1949)
1.战败
2.美军对日本电影的管理
3.民主主义启蒙电影
4.反封建古装片
5.战争责任问题
6.工会的结成和东宝争议
7.新东宝的分离和清洗赤色分子
8.独立制片之路
9.蜂巢制片公司
10.民主化主题的进展
11.《广岛长崎原爆后》
12.新闻电影和教育电影

第七章 黄金时代(1950年代)
1.占领的终结与黄金时代
2.日本电影的国际化
3.独立制片
4.东宝
5.新东宝
6.松竹
7.大映
8.东横映画·大泉制片厂·东映
9.日活
10.剧本作家们
11.电影明星们
12.配角们
13.新剧界演员们的贡献
14.歌舞伎界演员们的贡献
15.喜剧演员们
16.纪录片的复兴

补遗
1. 被重新发现的电影
2. 纪录片
3.动画片的足迹

第八章 危机与变革(1960年代)
1.能量主义与新电影
2.松竹新浪潮与创造社
3.电视的影响与电影的变迁
4.松竹大船
5.东宝的现代剧
6.日活
7.大映的现代剧
8.东映东京
9.侠义片的兴亡
10.古装片量产的终结
11.独立制片公司
12.桃色成人电影的出现
13.日本艺术影院行会
14.剧作家们
15.演员们
16.纪录片
17.动画片

第九章 多样化的时代(1970年代)
1.制作体制的多样化
2.贫困主题和繁荣主题
3.描写大量死亡的电影和求生电影
4.日本电影的国际化
5.东映:不良性感度
6.喜剧片
7.战争片
8.日本艺术影院行会
9.日活罗曼色情片
10.爱与罗曼司
11.青春电影
12.犯罪与推理
13.古装片的多样分化
14.左派
15.儿童电影与描写儿童的电影
16.剧作家们
17.演员们
18.纪录片在方法上的发展

第十章 制片厂时代的终结和新的摸索(1980年代)
1.制片厂体制的瓦解
2.罗曼司与情色
3.青春片
4.喜剧
5.动画片的飞跃
6.古装片·历史电影
7.曾经的“敌人”的视点
8.再谈描写大量死亡的电影和求生电影
9.孩子们
10.走向大自然,走向乡村
11.贫困的变化
12.演员们
13.纪录片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一章 1990年代以来的日本电影
1.日本电影的现在
2.作家与主题
3.喜剧
4.古装片
5.孩子们
6.多样化的展开
7.纪录片
8.动画片
9.新的主题
10.从怪谈到恐怖片
11.与亚洲的关系

初版后记
增补版后记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31)
日本电影经典台词(按导演/作品分类)
1. 宫崎骏(动画导演)
宫崎骏的台词多围绕“成长”“自然”“人性”展开,充满诗意与哲思:
《千与千寻》(2001):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龙猫》(1988):
“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幽灵公主》(1997):
“谁也不能改变命运。不过,是普通的等待,还是争取自救,要由自己决定。”
《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
“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长,总会有这么一个人,让你想要温柔地对待。”
2. 小津安二郎(剧情片导演)
小津的台词以“细腻的情感”“对家庭的探讨”著称,充满东方式的含蓄与哲思:
《东京物语》(1953):
“这个城市这么大,一不小心就走散了,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了。”
“优厚的薪水可以放弃,称心的工作可以再找,亲情却不可以搁置,因为那是永远的避风港。”
“和你在一起时是她在东京过得最开心的时光。”
《秋刀鱼之味》(1962):
“男孩女孩还不是一样,最终都会离去,只剩下老年人。”
3. 黑泽明(史诗导演)
黑泽的台词充满“人性深度”“历史厚重感”,兼具悲剧力量与禅宗顿悟:
《七武士》(1954):
“真正厉害的武士,连吃饭的样子都很美。”
“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还怎么相信别人?”
“我好像到今天才真正活过。”
《罗生门》(1950):
“人活着就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
“影子消失了,本体才会显现。”
《蛤蟆的油》(1984,自传):
“父亲告诫我:‘不要着急,也没有着急的必要。’他还说:‘要等下去,前进的道路自然会打开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