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认识电影(插图第12版)》书籍简介
《认识电影(插图第12版)》(Understanding Movies, 12th Edition)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影评人​​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的经典著作,由​​焦雄屏​​(台湾著名电影监制、学者)翻译并增订,后浪出版公司于2016年9月推出。作为电影入门领域的“圣经”,本书历经40余年修订,全球畅销超40年,被译为日、韩、希伯来等多种语言,是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百余所世界知名院校影视课程的指定教材,也是培生教育集团全球最畅销的教材之一。

​​核心内容与特色​​
​​全面覆盖电影制作核心要素​​: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声音、表演、戏剧、故事、编剧、意识形态、理论​​等11大核心板块展开,系统解析电影语言的“语法”与“词汇”。例如,第1章“摄影”详细讲解镜头、角度、光影、色彩等技术要素;第2章“场面调度”分析景框、构图、区域空间等视觉语言;第10章“意识形态”探讨电影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
​​结合经典与当代电影案例​​:
书中穿插​​400余幅珍贵剧照​​,涵盖影史经典(如《公民凯恩》《七武士》《教父》)与近年卖座佳片(如《料理鼠王》《变形金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通过具体影片分析阐释理论。第12版特别增加了对​​动画片(《料理鼠王》《我在伊朗长大》)、CG电影(《贝奥武夫》)、现代喜剧片(《朱诺》《太坏了》)​​等类型的评述,紧跟电影产业趋势。
​​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合多元读者​​:
本书既适合影视专业学生、从业人员学习,也适合电影爱好者入门。书中语言深入浅出,避免晦涩术语,同时提供“延伸阅读”“重要词汇”等板块,帮助读者拓展知识。焦雄屏的翻译兼顾学术准确性与可读性,使经典理论更易被中文读者接受。

《认识电影(插图第12版)》书籍简介 《认识电影(插图第12版)》(Understanding Movies, 12th Edition)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影评人​​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的经典著作,由​​焦雄屏​​(台湾著名电影监制、学者)翻译并增订,后浪出版公司...(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贾内梯先生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及波士顿大学,20 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讲授18世纪英语文学,后转入电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 有《闪回 :电影简史》《美国电影大师》《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译者: 焦雄屏,电影监制,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成功推动台湾新电影浪潮,也是台湾电影在国际上成功的关键人物。 她曾监制多部大陆及港台电影,包括《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听说》《白银帝国》《侯孝贤画像》《禅·打》,此外也参与《阮玲玉》《苹果》《观音山》摄制,最新作品是《超少年密码》。 她是著名的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并担任金马主席。她经常出任国际一流电影节的评审,也出席耶鲁、伯克利、哈佛、UCLA等名校学术会议及演讲。1993年她曾担任过台湾电影年的执行长,大规模培养台湾至今在一线工作的制片、录音、摄影、美术、动画、表演人才,并出版了一系列台湾电影史丛书,推动数十个台湾电影在外国的专题展,电影数字数据库,替台湾电影打下日后蓬勃的基础。 她出版书超过八十本,获颁母校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赫斯特大奖,中国《南方都市报》十年电影贡献奖,印度影展终生成就奖,《People》之“菁钻”大奖,《天下》杂志台湾千禧年最有影响的200人物之一,以及2013年台北电影节卓越贡献奖。 近来在视频网站主持《聚焦》对谈节目,广受观众欢迎与媒体关注。

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章 摄 影
第二章 场面调度
第三章 运 动
第四章 剪 辑
第五章 声 音
第六章 表 演
第七章 戏 剧
第八章 故 事
第九章 编 剧
第十章 意识形态
第十一章 理 论
第十二章 综论:《公民凯恩》
重要词汇
图例索引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4)
《认识电影(插图第12版)》中的金典台词(来自书中分析的影片)
贾内梯在解析影片时,常引用​​经典对白​​来印证电影语言的表达效果。以下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台词及背景:
1. 《七武士》(Seven Samurai, 1954,黑泽明)
​​台词​​:“农民们不需要武士,他们需要的是米饭。”(Farmers don't need samurai, they need rice.)
​​背景与意义​​:这是影片中农民与武士的对话,揭示了日本战后社会的矛盾——武士阶层的没落与农民的现实需求。贾内梯认为,这句台词通过“米饭”这一具体意象,将抽象的“生存需求”具象化,体现了黑泽明对“阶级差异”的深刻反思。
2.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台词​​:“我会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背景与意义​​:这是《教父》中维托·柯里昂的经典台词,象征着权力与控制的极致。贾内梯分析,这句话通过“无法拒绝”的表述,强化了“教父”的权威形象,同时也暗示了“权力腐蚀人性”的主题。
3.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弗兰克·德拉邦特)
​​台词​​:“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背景与意义​​:这是安迪·杜佛兰在监狱中对瑞德说的台词,象征着“希望”与“自由”。贾内梯认为,这句话通过“羽毛”的意象,将“希望”具象为“无法被囚禁的光芒”,体现了电影对“人性坚韧”的赞美。
4. 《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 2000,王家卫)
​​台词​​:“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If I had an extra ticket, would you go with me?)
​​背景与意义​​:这是周慕云对苏丽珍说的台词,象征着“错过的爱情”与“未说出口的情感”。贾内梯分析,这句话通过“船票”的意象,将“遗憾”具象为“无法实现的约定”,体现了王家卫对“情感细腻度”的把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