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书籍简介​​
叔本华在书中从三个维度剖析幸福的核心要素:

​​人的自身​​(健康、智力、性情等内在品质)
强调“幸福首要取决于主体的美好素质”,健康是“一切快乐的基础”。
​​人所拥有的财富​​(物质与财产)
指出财富满足基本需求后对幸福影响有限,“金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渴”。
​​人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名誉、地位等)
认为“名声是他人评价的影子”,过度追求会陷入虚荣的陷阱。
书中以格言体写成,融合东西方哲学思想(如佛教的无常观),提出“痛苦与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敌人”,主张通过控制欲望、培养内在精神世界实现真正的幸福。

书籍简介​​ 叔本华在书中从三个维度剖析幸福的核心要素: ​​人的自身​​(健康、智力、性情等内在品质) 强调“幸福首要取决于主体的美好素质”,健康是“一切快乐的基础”。 ​​人所拥有的财富​​(物质与财产) 指出财富满足基本需求后对幸福影响有限,“金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渴”。 ​​人在他人眼中的形...(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第1—3节)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第4—20节)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第21—46节)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第47—53节)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6)
经典台词​​
​​关于幸福本质​​
“一个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
“幸福是否定性概念——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幸福的标准。”
​​对人性与社会的洞察​​
“人性的本质是孤独,但孤独是幸福和心灵安宁的源泉。”
“虚荣使人健谈,但骄傲使人沉默。”
​​处世智慧​​
“不要轻易否定他人观点,因为试图消除他人看法中的荒谬往往徒劳。”
“对待他人,既要淡漠无动于衷,又要保持宽容。”
​​生命阶段与时间观​​
“年轻时看世界像用望远镜,老了像用显微镜。”
“此刻时光已变成记忆里的光芒,未来糟糕时它会成为眷恋的对象。”
​​对财富与健康的警示​​
“90%的幸福基于健康,没有健康,任何事物都无法带来享受。”
“闲暇是人生的精华,庸人只知打发时间,智者懂得利用时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