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小说以明朝“土木之变”为背景,讲述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惨败被俘后,兵部尚书于谦为彻查惨败真相,派遣积年老兵朱抗与英国公之子张绍祖秘密调查的故事。两人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杀虎堡、枯树墩等地,揭露官场腐败、军备废弛、民间疾苦等重重黑幕,最终发现兵败竟源于一颗石子引发的连锁反应。然而,真相的揭露并未带来正义,反而让调查者沦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
核心冲突:
历史宿命与偶然性:土木之败被归因于“天命”与无数偶然细节(如石子咯牙、矿洞藏马),暗讽官僚体系的溃烂。
个体抗争与体制腐朽:朱抗以“夜不收”(边防侦察兵)的敏锐洞察力,对抗体制性腐败,却因触碰利益集团而丧命。
自我救赎:张绍祖从热血青年到妥协官僚的转变,映射知识分子在权力漩涡中的挣扎。
创作特色
反套路叙事:弱化战争场面,聚焦“查案”过程,以悬疑推理外壳包裹历史反思,结局荒诞揭示“真相不可触碰”的绝望。
古典文学韵味:语言简练冷峻,善用民间谚语(如“癞蛤蟆憋气,鼓肚子吓人”),塑造鲜活市井人物(如侠女田粥姐)。
历史隐喻:借明朝小冰期的气候灾难、郑和下西洋的黑暗面,影射当代社会权力与民生的矛盾。
小说以明朝“土木之变”为背景,讲述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惨败被俘后,兵部尚书于谦为彻查惨败真相,派遣积年老兵朱抗与英国公之子张绍祖秘密调查的故事。两人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杀虎堡、枯树墩等地,揭露官场腐败、军备废弛、民间疾苦等重重黑幕,最终发现兵败竟源于一颗石子引发的连锁反应。然而,真...(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游,河北正定人,魔宙签约作家。爱好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从事小说创作多年。已出版长篇小说《麒麟》、阅读随笔《笔墨游戏: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小说》。
目录
1 差事 001
2 后生 009
3 华佗摇扇 024
4 徘徊镇 037
5 枯树墩 053
6 杀虎堡 066
7 沙河村 075
8 知县 083
9 敌探 094
10 失踪者 102
11 陷狱 112
12 马市 121
13 乱坟岗 131
14 冒功 137
15 投诚 149
16 李夫人 156
17 养济院 165
18 侯门深似海 172
19 国子监先生 181
20 农庄 189
21 战俘 199
22 金豆 207
23 蜡丸 218
24 奸细 225
25 雪原 234
26 蚂蚁 240
27 瓦剌见闻 247
28 小扣儿 257
29 石子儿 265
30 寻父 271
31 罪榜 281
32 故人 292
(展开全部)2 后生 009
3 华佗摇扇 024
4 徘徊镇 037
5 枯树墩 053
6 杀虎堡 066
7 沙河村 075
8 知县 083
9 敌探 094
10 失踪者 102
11 陷狱 112
12 马市 121
13 乱坟岗 131
14 冒功 137
15 投诚 149
16 李夫人 156
17 养济院 165
18 侯门深似海 172
19 国子监先生 181
20 农庄 189
21 战俘 199
22 金豆 207
23 蜡丸 218
24 奸细 225
25 雪原 234
26 蚂蚁 240
27 瓦剌见闻 247
28 小扣儿 257
29 石子儿 265
30 寻父 271
31 罪榜 281
32 故人 292
经典金句(14)
纠错 补充反馈
“豆腐坏了再做一扇就是了,何必苦苦追究。”
——朱抗拒绝调查辽东旧案时所言,暗喻官僚体系对腐败的纵容。
“死了就是死了。只怕查起来,该死的不死,该活的又该死了。”
——朱抗揭露查案本质,指向权力庇护下的生死失衡。
“银样镴枪头:外表像银的,其实是锡蜡做的枪头;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其实中看不中用的人。”
——田粥姐讽刺官场虚伪,呼应朱抗对“银枪头”将领的蔑视。
“天下万物,莫不藕断丝连,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无穷无尽……”
——张绍祖目睹真相后的绝望,点明历史宿命的不可解。
“是你的差,天塌地陷也得办完!”
——朱抗的使命宣言,体现责任与宿命的撕裂感。
“耗子偷油,见好不收;冒工的人觉不止干这一次。”
——民间谚语揭露人性贪婪,预示查案必遭反噬。
“皇商之口挑明:幕后黑手是当今皇帝。”
——全书最大反转,直指权力顶峰的荒诞与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