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秦汉史讲义》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的代表作之一,2024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秦汉帝国(前221-220年)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断代史框架,从​​纵向(周秦、汉唐对比)​​与​​横向(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剖析秦汉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及其对中国文明的长远影响。
​​核心内容​​
​​周秦之变:中国文明的基因重构​​
​​小共同体本位到编户齐民​​:周代以血缘宗族为基础的“小共同体”社会,被秦制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取代,个体直接依附于国家权力。
​​法家主导的制度革命​​:商鞅变法通过“弱民强国”政策(如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打破贵族垄断,建立官僚体系,奠定秦统一基础。
​​儒法互补:权力与伦理的共生​​
​​“儒表法里”的统治逻辑​​:汉代以儒家伦理包装法家集权,通过“春秋决狱”将礼法融合,形成“外儒内法”的治理模式。
​​盐铁论战的本质​​:贤良文学派与桑弘羊的争论,实为皇权与贵族争夺经济控制权的缩影,最终强化了国家干预的“强国弱民”路径。
​​秦制困境与历史闭环​​
​​强权逻辑的悖论​​:秦制通过高压统治汲取资源,却导致民间经济活力萎缩,形成“尺蠖效应”——政策反复在集权与放任间摇摆,最终加剧社会危机。
​​汉魏之变的局限​​:东汉虽复兴宗族伦理,但未突破秦制框架,反而通过门阀士族固化等级,为后世集权埋下隐患。

《秦汉史讲义》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的代表作之一,2024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秦汉帝国(前221-220年)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断代史框架,从​​纵向(周秦、汉唐对比)​​与​​横向(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剖析秦汉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及其对中国文明的长远影响。 ​​核心内容...(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已荣休),博士生导师。著有《南非的启示》《共同的底线》《田园诗与狂想曲》《传统十论》等。

目录
绪 论 中国文明史上的秦汉时代
第一节 秦汉:中国第一帝国 3
第二节 秦汉史授课的重点 5
第三节 秦汉史的史料 6
第四节 秦汉时代的重要性 12
第一章
周秦之变:从族群社会到编户齐民(上)
——小共同体本位的周制与儒家思想
第一节 对周秦之变的评价 27
第二节 周秦之变何以名之 36
第三节 周制的特征 41
第四节 周制的经济基础 66
第五节 儒家与周制的价值体系 72
第六节 周制的危机 91
第二章
周秦之变:从族群社会到编户齐民(下)
——法家的兴起与“百代都行秦政制”
第一节 法家的兴起及其主张 107
第二节 法家改革瓦解小共同体本位的周制 129
第三节 “百代都行秦政制”——秦制的主要特征 150
第四节 秦制的危机 157
第三章 法道互补:“儒表法里”之下的强权与犬儒
第一节
从“儒道互补”到“法道互补”:汉初的黄老
之术 165
第二节 儒表法里的形成 186
第三节 “周表秦里”:由汉武帝到王莽 217
第四章 盐铁论战:帝国经济中的“干预”与“放任”
第一节 “大夫”与“贤良文学”争什么? 242
第二节 盐铁论战与北宋的“王马党争” 252
第五章 强国弱民:秦汉帝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秦汉的乡里制 261
第二节
“五口百亩之家”与“闾里什伍之制”:规定与
现实 274
第三节 唯上、弄权、枉法的酷吏与循吏及豪强 282
第四节 连续的历史,循环的怪圈 298
第六章 汉魏之变:儒表法里中的“儒里化”阶段
第一节 东汉以后宗法复兴 325
第二节 以礼入法:法律的儒家化 330
第三节 官员选拔标准的道德化 338
第四节 社会组织变化:小共同体的复兴 348
第五节 政治逻辑变化 358
第六节 经济现象的变化 361
第七节 汉魏之变不如周秦之变深刻 372
第七章 秦汉经济:中国古代第一次商品经济高潮
第一节 集约农业的起源 405
第二节 秦汉的水利工程 414
第三节 秦汉“名田宅”制度 423
第四节 贱商制度下的“伪市场经济” 431
第五节 千古奇文“货殖列传” 440
第六节 汉唐商品经济之比较 446
第七节
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兼与古希腊-罗马的
比较 463
第八节 古典租佃制——汉代与罗马的比较 482
余 论 505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5)
1. 周秦之变的本质​​
​​“周秦之变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文明基因的突变。”​​
——周代“田里不鬻”(土地不可买卖)与秦制“田租口赋”(按人口征税),标志着从“伦理自治”到“国家控制”的质变。
​​2. 法家的冷酷理性​​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唯一可信的是法、术、势。”​​
——韩非子主张“以利驱民,以刑止奸”,将人际关系简化为利益计算,为秦制高压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3. 儒家的工具化困境​​
​​“儒家从‘克己复礼’到‘三纲五常’,本质是伦理为权力服务。”​​
——汉代“以孝治天下”实为用家族伦理强化皇权,孔子“君君臣臣”论被曲解为单向服从。
​​4. 经济政策的致命矛盾​​
​​“盐铁专卖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雏形,但利润归皇权,代价由百姓承担。”​​
——桑弘羊推行的垄断政策虽充实国库,却催生权贵经济,东汉豪强兼并与此一脉相承。
​​5. 历史的循环陷阱​​
​​“汉承秦制却标榜复古,实为用周制外衣包裹秦制内核。”​​
——光武帝刘秀复兴察举制、推崇谶纬,看似回归周礼,实为巩固官僚集权的权宜之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