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欧陆分野:海德格尔与卡西尔在达沃斯》书籍简介
​​1. 基本信息​​
​​作者​​:[美] 彼得·戈登(Peter E. Gordon),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欧洲现代社会理论、批判理论、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代表作《罗森茨维格与海德格尔:在犹太教和德国哲学之间》获多项国际大奖。
​​译者​​:郝苑,哲学学者,专注于德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
​​ISBN​​:9787559864733(预估,以实际出版为准)。
​​2. 核心主题与内容​​
本书以1929年瑞士达沃斯“国际大学课程”期间,海德格尔与卡西尔的哲学辩论为核心事件,通过​​历史叙事与哲学重构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这场辩论在20世纪欧陆思想史中的​​分水岭意义​​。

​​背景​​:辩论由瑞士、法国、德国政府联合主办,旨在和解法德知识分子分歧,但最终演变为海德格尔(现象学存在论)与卡西尔(新康德主义文化哲学)的思想交锋,标志着德国新康德主义运动终结,预示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的分道扬镳。
​​核心议题​​:围绕“如何阅读康德”展开,延伸至​​人类有限性与无限性​​“存在论与知识论”“符号创造与文化超越”等哲学根本问题。
​​内容结构​​:
还原辩论语境(如1920年代欧陆思想危机、新康德主义与现象学的对立);
剖析两人核心观点(卡西尔的“符号创造力”与海德格尔的“有限性存在论”);
探讨辩论的历史影响(对存在主义、解释学、后现代主义的启发);
反思“哲学分野”的本质(知识与智慧、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
​​3. 学术价值与特色​​
​​中立视角​​:避免将辩论简化为“二元对立”,强调两人的​​共同关切​​(如对人类自由的探讨)与​​分歧根源​​(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历史与哲学结合​​:通过档案材料、私人通信与原著互证,还原辩论的“哲学事件”属性,而非单纯的政治或文化符号。
​​现实意义​​:回应20世纪现代性危机(如意义丧失、价值虚无),探讨“人何以成为人”的永恒命题。

《欧陆分野:海德格尔与卡西尔在达沃斯》书籍简介 ​​1. 基本信息​​ ​​作者​​:[美] 彼得·戈登(Peter E. Gordon),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欧洲现代社会理论、批判理论、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代表作《罗森茨维格与海德格尔:在犹太教和德国哲学之间》获多项国际大奖。 ​​译者​​...(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彼得·戈登(Peter E. Gordon)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日耳曼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和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欧洲现代社会理论,聚焦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黑格尔主义以及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相关主题。他的著作《罗森茨维格与海德格尔:在犹太教和德国哲学之间》(Rosenzweig and Heidegger: Between Judaism and German Philosophy)荣获四项国际大奖。 译者|郝苑 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译有《哲学如何塑造了我》《作为哲学家的尼采》《苏格拉底》等多部哲学作品。

目录
序 言
导 论
第一章 危机中的哲学
第二章 搭建舞台
第三章 独立讲座
第四章 达沃斯的交锋
第五章 达沃斯之前:神话、科学、现代性
第六章 达沃斯之后:启蒙、政治、宗教
第七章 哲学与记忆
结 论
经常引用文本的缩写
致 谢
注 释
译后记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1)
​1. 关于“康德哲学的本质”:知识论 vs 存在论​​
卡西尔(新康德主义):“康德的核心问题是​​自由的可能性​​,他通过《纯粹理性批判》为形而上学奠基,而非为自然科学知识理论服务。康德的‘先验想象力’是连接感性与知性的桥梁,指向‘理念’(如自由、上帝)的超越性。”
海德格尔(存在论):“康德哲学的本质是​​存在论​​,他通过‘时间性’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有限性。《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不是知识理论,而是追问‘存在’的意义——人作为‘此在’(Dasein),始终处于‘被抛’(Geworfenheit)状态,需通过‘本真生存’超越有限性。”
​​2. 关于“人类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卡西尔:“人类的有限性(如感性直观、知性范畴的限制)可通过​​符号创造​​(语言、艺术、科学)超越。符号形式(如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构成一个‘形式世界’,使人类能够把握‘无限性’(如道德法则、美的理念)。”
海德格尔:“人类的有限性是​​存在论的本质​​——人始终‘在世’(In-der-Welt-sein),被‘抛入’具体的生存境遇(如家庭、社会),无法脱离‘时间性’(过去、现在、未来的交织)获得‘无限真理’。所谓‘无限’,只是概念的虚构,真正的自由来自对本真生存的觉醒。”
​​3. 关于“文化与存在”​​
卡西尔:“文化(如神话、宗教、艺术)是人类​​符号创造力​​的产物,是超越有限性的‘精神王国’。人通过文化形式(如语言的概念化)将‘给予物’(自然)转化为‘对象’,从而构建‘意义世界’。”
海德格尔:“文化是‘常人’(Das Man)的沉沦状态——人屈从于‘一般化’的文化形式(如习俗、舆论),遗忘了‘本真自我’。真正的存在需通过‘解蔽’(Aletheia)回归‘被抛’的原初状态,在‘无’(Nichts)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4. 关于“辩论的意义”​​
戈登(作者):“达沃斯辩论的本质是​​欧陆思想的分野​​——卡西尔代表‘文化的白昼’(关注人类创造的居所),海德格尔代表‘黑夜的渊源’(关注人类生存的原初状态)。两人的分歧并非‘对错’,而是‘视角’的不同:一个面向‘发生’,一个面向‘渊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