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书籍简介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的经典微观史学著作,2021年6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引进出版,豆瓣评分8.1分(2957人评价)。

核心内容
本书以16世纪意大利东北部弗留利地区的​​磨坊主多梅尼科·斯坎代拉​​(Domenico Scandella,绰号“梅诺基奥”)为研究对象,通过​​宗教法庭审判档案​​这一核心史料,还原了他从“普通农民”到“宗教异端”的一生:

梅诺基奥虽为磨坊主,却因读过《十日谈》《圣经》(意大利语版)《曼德维尔游记》等书籍,形成了与教会正统思想相悖的“异端”宇宙观——他认为世界起源于“混沌”(如奶酪由奶制成,蛆虫从中而生,天使即蛆虫,上帝是其中之一);质疑基督救赎、洗礼等圣事的有效性,讥讽教会是“敛财的工具”;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激进宗教改革。
他的“离经叛道”言论引发教会注意,先后经历​​两次宗教法庭审判​​(间隔15年)。尽管亲朋退避、教士斥责,他始终未动摇立场,最终因教皇直接干预,被判处火刑(死于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主题与意义
金茨堡通过梅诺基奥的个案,​​以小见大​​地展现了16世纪欧洲的​​文化碰撞​​与​​社会变迁​​: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梅诺基奥的思想并非完全“原创”,而是融合了口头传统(如农民宗教信仰)与书面文化(如《圣经》《曼德维尔游记》)的“杂糅体”,反映了当时被支配阶级(农民)与支配阶级(教会、贵族)的文化对抗。
​​宗教改革与印刷术的影响​​:新教思想的传播(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与印刷术的普及(让底层民众接触文字),促使梅诺基奥等农民开始质疑教会权威,形成了“反英雄”式的个体觉醒。
​​微观史学的典范​​:本书打破了传统史学“聚焦帝王将相”的叙事模式,通过挖掘​​个体档案​​(审判记录),还原了普通人的思想与生活,成为微观史学派的“开山之作”(1976年出版后,被译为20多种语言,影响至今)。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书籍简介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的经典...(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1939— ),享誉国际学术界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微观史学派的代表学者,曾荣获有“欧洲诺贝尔奖”之誉的巴赞奖(Balzan Prize)。先后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等。 研究兴趣从文艺复兴时 期的意大利到近代早期欧洲,著作涉及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领域,高度体现了资料的原始性和方法的原创性。代表作有《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等。 鲁伊 旅居澳大利亚的独立译者。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获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届发展中国家科学记者奖及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记者奖学金。译作有《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张纯如》一书曾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翻译奖。

目录
2013年版前言
英文译者序
英文版前言
意大利文版前言
第1章 梅诺基奥
第2章 小城
第3章 初审
第4章 “鬼迷心窍了?”
第5章 从康科迪亚到波托格鲁阿罗
第6章 “大声指斥尊贵之人”
第7章 一个落伍的社会
第8章 “他们对穷人百般压迫”
第9章 “路德派信徒”和再洗派信徒
第10章 磨坊主、画家和小丑
第11章 “我的看法是我自己从脑袋里琢磨出来的”
第12章 书
第13章 镇上的读书人
第14章 印刷制品与“奇思异想”
第15章 死胡同
第16章 童女神殿
第17章 圣母马利亚的葬礼
第18章 基督之父
第19章 审判日
第20章 曼德维尔
第21章 矮人族与食人族
第22章 “自然神”
第23章 三只戒指
第24章 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
第25章 混沌
第26章 对话
第27章 神话中的奶酪和真实的奶酪
第28章 对知识的垄断
第29章 《圣经辅读》中的话
第30章 譬喻的功能
第31章 “主人”、“管家”和“工人”
第32章 一个猜想
第33章 农民宗教信仰
第34章 灵魂
第35章 “我不知道”
第36章 两种灵,七种灵魂,四种元素
第37章 一种理念的传播路线
第38章 自相矛盾
第39章 天堂
第40章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41章 “杀掉那些教士”
第42章 一个“新世界”
第43章 审讯结束
第44章 写给法官们的信
第45章 修辞手段
第46章 第一次判决
第47章 牢狱
第48章 回到镇上
第49章 告发
第50章 与犹太人的夜谈
第51章 第二次审判
第52章 “奇思异想”
第53章 “幻象和异梦”
第54章 “哦,伟大、全能且神圣的上帝……”
第55章 “要是我在15岁时就已经死去”
第56章 第二次判决
第57章 刑讯
第58章 斯科利欧
第59章 佩莱格里诺·巴罗尼
第60章 两个磨坊主
第61章 支配文化与被支配文化
第62章 罗马来信
致谢
注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中译本说明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2)
1. 关于宇宙起源的“混沌论”(标志性比喻)
“我说过,在我看来,一切都是混沌,也就是说,大地、空气、水和火,都混杂在一起;它们都是从这一片混沌之质中形成的——就像奶酪是用奶制成的——而蛆虫会在其中出现,这些就相当于众天使。至圣至上者宣谕,这些就应当是上帝和众天使,而在这些天使之数中,亦有上帝,祂也是从这片混沌之质中同时创生出来的。”
注:梅诺基奥用“奶酪与蛆虫”的日常比喻,颠覆了教会的“神创论”,将上帝视为“混沌中的一员”,体现了农民对“神圣”的朴素理解。
2. 对教会权威的质疑
“耶稣基督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由男女结合生出来,肉身在某日审判后并不复活;神降给所有世人的圣灵,神珍视所有人,所有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被拯救。神赋予每一种教徒按照其各自的律法生活的意志,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我们都认为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三个戒指)。”
注:他否定基督的“神性”与“复活”,强调“众生平等”,直接挑战了教会的“救赎垄断权”。
3. 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他们(教士)把圣经当作欺骗世人的工具,地狱是他们发明的,各种仪式也是教士敛财的手段而已。教士们希望置我们于其影响之下,让我们保持沉默,而他们则可以肆意妄为。”
注:他将教会描述为“敛财机器”,揭露了教士阶层对穷人的压迫,反映了当时农民对教会的不满。
4. 对“异端”的自我辩护
“我的看法是我自己从脑袋里琢磨出来的,我没有从任何人那里学到这些东西。我只是读了圣经,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它。”
注:面对审判官的质问,梅诺基奥坚持自己的思想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非“受他人蛊惑”,体现了他对“个体理性”的坚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