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蛮与痴》书籍简介
《蛮与痴》是青年作家郑恩柏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由文汇出版社于2025年1月出版。小说以浙江苍南渔村为背景,通过方言口述与普通话叙事交织的双线结构,讲述陈家三兄弟因出海误入邻村渔港引发宗族械斗的故事,同时穿插22位村民的虚构采访,展现沿海渔村的集体记忆与个体命运。作品融合历史暴力、方言文化、代际创伤等主题,被评价为“一部用方言写就的海洋史诗”

​核心内容​
​双线叙事与方言实验​
​主线​:三兄弟的出海冒险与械斗事件,揭示传统宗族社会的暴力循环与生存困境。
​辅线​:通过“渔妇”“被拐卖女性”“船工”等22位受访者的方言口述,拼贴出械斗事件的多重记忆碎片,形成类似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文学表达

​方言与海洋文化​
书中大量使用温州苍南方言词汇(如“暝”指夜晚、“黏斯疙瘩”形容犹豫),并融入渔村习俗(如祭海仪式、冥婚传说),构建独特的海洋文化语境。例如,渔民以“糖金杏”(米粉制成的石榴状食物)作为定亲聘礼,暗喻对“长久”的祈愿

​记忆重构与历史暴力​
小说通过械斗事件探讨历史暴力的延续性:渔村因争夺渔场资源爆发的冲突,实则是殖民时期土地掠夺、阶级压迫的缩影。作者以“众声回忆”解构官方历史叙事,强调个体记忆对真相的修复作用

《蛮与痴》书籍简介 《蛮与痴》是青年作家郑恩柏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由文汇出版社于2025年1月出版。小说以浙江苍南渔村为背景,通过方言口述与普通话叙事交织的双线结构,讲述陈家三兄弟因出海误入邻村渔港引发宗族械斗的故事,同时穿插22位村民的虚构采访,展现沿海渔村的集体记忆与个体命运。作品融合历史暴力、...(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郑恩柏,1997年生于温州市苍南县,蛮话方言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汉语言专业,现专事写作。

目录
序 曲 1
第一部 5
第二部 125
第三部 327
尾 声 407
方言释义对照表 413
受访人物索引
第一部
阿妈13 早餐店主20
油条摊主28 陈明胜阿妈34
某做海人42 陈细香51
走私者61 陈永坤73
某渔村女人86 卫生所所长99
修车师傅115
第二部
缝纫铺老板娘132 做会钱人152
“垃圾”173 被拐卖女人209
离乡之人238 计划生育出逃女人265
女子械斗队长285
第三部
五金店主329 陈明胜345
某佛教徒367 东湾生意人383
阿妈400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4)
“夜晚叫暝,你叫伊,堂伯是阿爷,姑奶奶就是姨姊婆。”​​
——方言词汇的集中呈现,展现语言对地域文化的锚定作用
​​“到头来,三兄弟以为的英雄壮举在他人眼里只是笑料。”​​
——对少年理想主义的反讽,暗喻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
​​“黏斯疙瘩的人,连海风都绕道走。”​​
——以方言比喻性格犹疑者,暗示封闭环境对人的异化
​​“祠堂的香火是冷的,渔船的桅杆是锈的,只有女人的眼泪是滚烫的。”​​
——对比宗教、劳作与情感的温度,凸显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隐忍与爆发
​​“蛮话不是脏话,是祖宗的血滴在石头上结的痂。”​​
——为方言正名,将其升华为文化基因的载体
​​“城市的高架桥像渔网,我们是被网住的鱼,扑腾着想回到海里。”​​
——以现代性隐喻乡愁,揭示城乡迁移中的身份撕裂
​​“械斗的火堆熄灭后,只剩满地糖金杏的碎屑,在月光下像散落的牙齿。”​​
——以意象化场景收束冲突,暗示暴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毁
​​“我写这本书,是想把被海浪冲走的记忆贝壳,一颗颗捡回来。”​​
——作者郑恩柏的创作宣言,呼应小说“记忆重构”主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