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理想国》书籍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柏拉图(Plato,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弟子,亚里士多德导师)
​​成书时间​​:约公元前380年(中年时期)
​​核心形式​​:哲学对话体,以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等人的辩论展开
​​核心命题​​:通过理性构建正义城邦,探讨“哲学家治国”的乌托邦模型
​​学术地位​​:
西方政治哲学奠基作,首个系统阐述“正义”与“理想政体”的著作
被英国学术图书周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影响后世乌托邦文学(如莫尔《乌托邦》)、教育学及政治学理论
​​内容梗概​​
​​核心思想体系​​:

​​正义的本质​​
个人正义:灵魂三部分(理性、激情、欲望)的和谐统一
城邦正义:统治者(智慧)、护卫者(勇敢)、生产者(节制)各司其职
​​哲学家治国​​
主张“哲人王”统治,因其掌握“善的理念”与真理
批判民主制导致无序,贵族制易腐败,提出“高贵的谎言”稳定社会
​​教育体系​​
优生学:精英阶层需通过严格筛选与教育(音乐、体育、数学、辩证法)
灵魂转向:通过“洞穴隐喻”强调从感官世界转向理念世界的启蒙过程
​​理想城邦模型​​
共产制:统治者与护卫者共妻共子,消除私有制引发的纷争
艺术审查:诗歌与戏剧需符合道德标准,避免腐蚀灵魂
​​结构框架​​:

​​十卷对话​​:
​​卷一-卷二​​:讨论正义定义,引出城邦构建
​​卷三-卷四​​:设计护卫者教育体系与灵魂三分论
​​卷五-卷七​​:论证哲人王统治,提出“洞穴隐喻”与理念论
​​卷八-卷十​​:批判现实政体(民主、僭主等),探讨艺术与灵魂不朽

理想国》书籍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柏拉图(Plato,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弟子,亚里士多德导师) ​​成书时间​​:约公元前380年(中年时期) ​​核心形式​​:哲学对话体,以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等人的辩论展开 ​​核心命题​​:通过理性构建正义城邦,探讨“哲学家治国”的乌托邦模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对话体著作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秀的哲学著作,亦是优美的文学作品。 本书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最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目录
第一卷 (327—354)
第二卷 (357—383)
第三卷 (386—417)
第四卷 (419—445)
第五卷 (449—480)
第六卷 (484—511)
第七卷 (514—541)
第八卷 (543—569)
第九卷 (571—592)
第十卷 (595—621)
索引
本书版本简目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8)
经典台词精选​​
​​1. 正义与人性​​
​​“正义是智慧、勇敢、节制三种美德的统一。”​​
——第4卷,定义个人与城邦正义的核心标准
​​“当一个人做自己分内之事时,整个城邦便有了正义。”​​
——第4卷,强调分工协作对社会和谐的意义
​​“不正义者灵魂混乱,如三匹马失控的马车。”​​
——第4卷,以灵魂论批判贪婪与放纵
​​2. 哲学家治国​​
​​“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或国王成为哲学家,否则城邦永无宁日。”​​
——第5卷,提出“哲人王”统治的必然性
​​“洞穴中的囚徒若挣脱锁链,会因阳光刺眼而憎恨真理。”​​
——第7卷“洞穴隐喻”,揭示启蒙与保守的冲突
​​3. 教育与启蒙​​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灵魂的火焰。”​​
——第7卷,强调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塑造灵魂,体育教育锻造体魄。”​​
——第3卷,提出身心平衡的培养理念
​​4. 艺术与道德​​
​​“诗人是模仿者,模仿的是影子的影子,离真理最远。”​​
——第10卷,批判艺术对现实的扭曲
​​“荷马史诗若描写神明的恶行,孩童读后岂不效仿?”​​
——第2卷,主张艺术需符合道德规范
​​5. 存在与伦理​​
​​“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与善。”​​
——第10卷“厄尔神话”,论证灵魂不朽与轮回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灵魂的完善。”​​
——第1卷,批判物质主义价值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