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康拉德小说选》书籍简介
核心信息
作者与地位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先驱,被誉为“海洋小说大师”。他生于波兰,1886年加入英国籍,以航海经历为背景创作小说,深刻探讨人性、道德与殖民主义。
内容与主题
海洋叙事:康拉德擅长以航海为舞台,展现水手在极端环境中的心理挣扎(如《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船员与风暴的对抗)。
殖民批判:在《黑暗的心》中,通过刚果河探险揭露欧洲殖民者的贪婪与道德堕落,批判殖民主义的虚伪性。
存在主义隐喻:如《吉姆爷》探讨个体在道德困境中的自我救赎,反映现代人的孤独与异化。
艺术特色
印象主义手法:通过碎片化叙事和象征意象(如“黑暗”“大海”)营造压抑氛围,如《黑暗的心》中非洲丛林的“黑暗”既是地理环境,也是人性深渊的隐喻。
心理深度: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矛盾,如《秘密的分享者》中船长与逃犯莱格特的镜像关系,揭示自我认知的复杂性。
代表作品
《黑暗的心》(1902):殖民主义的经典批判文本,讲述马洛在刚果河寻找库尔兹的堕落历程。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1897):以航海灾难隐喻人类的生存困境。
《吉姆爷》(1900):探讨荣誉、背叛与救赎的悲剧性故事。
《诺斯托罗莫》(1904):政治寓言,揭露银矿开采背后的贪婪与暴力。
《康拉德小说选》书籍简介 核心信息 作者与地位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先驱,被誉为“海洋小说大师”。他生于波兰,1886年加入英国籍,以航海经历为背景创作小说,深刻探讨人性、道德与殖民主义。 内容与主题 海洋...(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康拉德,英国小说家,原籍波兰。1857年12月3日生于一个乡绅家庭。父亲是爱国贵族,1862年因参加波兰民族独立运动曾被沙俄政府流放。他在父母死去后由母舅抚养,自幼喜欢读法国文学作品,幻想摆脱社会的束缚,追求自由的冒险生活。1874年前往马赛学习航海,后在英国商船担任水手、船长,在海上生活达20年。曾到过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1924年因心脏病去世。
康拉德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突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英国现代八大作家之一。虽然他初到英国时,对英语几乎不懂,但最后他却用英语写作。他曾说:“如果我不用英语写作,我就必定什么都写不出来。”最终他成为英语文学中卓越的文体家。
从1895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开始,康拉德共出版13部长篇小说、28部短篇小说,2卷回忆录及政论、书信等。
康拉德擅长描写海洋生活,但他与许多“海洋小说家”不同,他注意的不是惊险的事件,而是惊险的事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他认为如果忽略人们的思想情感,艺术就失去了意义。他还写了许多以欧洲大陆为背景的小说,描写卷入欧洲政治生活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理,表现了对沙俄专制制度的憎恨。他对劳动人民怀有同情,不满意西方强国的海外掠夺政策,向往大自然和东方各国人民质朴的生活,但他又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强调秩序和克制。他的作品往往染有悲观和神秘的色彩,主人公多为特殊环境中的异常人物,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处于孤独之中。
康拉德的创作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擅长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行文流畅,有时略带嘲讽。他曾说他要用文字使读者听到、感觉到、更重要是看到他所表达的东西。读者将因此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鼓舞、安慰、恐惧、陶醉等,还将看到真理之所在。康拉德把福楼拜和莫波桑的现实主义手法引入英国小说,有从英国小说那里继承了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他的散文也写得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目录
译本序/赵启光
进步前哨/吴钧陶译
青春/方平译
秘密的分享者/裘小龙译
罗曼亲王/薛诗绮译
艾米·福斯特/石枚译
“水仙号”的黑水手/袁家骅译
走投无路/鹿金译
黑暗的心/智量译
阴影线/赵光启译
(展开全部)进步前哨/吴钧陶译
青春/方平译
秘密的分享者/裘小龙译
罗曼亲王/薛诗绮译
艾米·福斯特/石枚译
“水仙号”的黑水手/袁家骅译
走投无路/鹿金译
黑暗的心/智量译
阴影线/赵光启译
经典金句(22)
纠错 补充反馈
经典台词与思想摘录
“黑暗的心,是每个人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出处:《黑暗的心》中马洛对库尔兹的临终观察。
哲思:揭示殖民者库尔兹的堕落本质,亦暗讽欧洲文明的虚伪。
“水手,是大海的终身囚禁者。”
出处:《水仙号上的黑水手》开篇。
象征:将水手的命运与海洋绑定,隐喻人类在自然与命运前的无力感。
“我宁愿在海上漂泊至死,也不愿回到陆地的牢笼。”
出处:《吉姆爷》中吉姆的独白。
主题:表达对文明社会虚伪规则的厌恶,追求精神自由。
“殖民?不,这是抢劫!我们带走的不是象牙,是他们的灵魂。”
出处:《黑暗的心》中土著对殖民者的控诉。
批判:直指殖民掠夺的本质是对人性的践踏。
“秘密的分享者?不,我是他罪行的共犯。”
出处:《秘密的分享者》结尾船长的自白。
心理剖析:展现道德困境中个体的自我欺骗与救赎。
“诺斯托罗莫,你守护的不仅是银矿,更是人性的堕落。”
出处:《诺斯托罗莫》中革命者的审判。
隐喻:银矿象征财富与权力,揭露贪婪如何腐蚀人性。
“青春是一场与自我的战争,有人赢,有人沉没。”
出处:《青春》中主人公的航海日记。
成长主题:探讨青年在冒险中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