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书籍简介
《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是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晓丹撰写的古典诗歌研究著作,2024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核心主题与内容
本书以“诗心”为核心,聚焦九位身处大变局时代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通过文史互证与文献校勘,还原他们在改朝换代、战争、贬谪、隐居等“暗夜时刻”的心灵现场,探讨诗人如何用诗歌转化生命痛苦、寻找生存意义。
“诗心”源自《文心雕龙》的“文心”,指无伪、专一的生命精神注入——不是是否创作诗歌,而是是否保有真诚无畏的心灵内核。书中通过分析诗人的生命历程与文本细节,揭示文学作为“语言的琥珀”,如何凝固时代苦难与个体尊严,为后人提供精神启明。
结构与特色
全书以“诗人心灵史”为脉络,每章围绕一位诗人的核心困境展开:
屈原:时间的焦虑(环形时间失落与线性时间的冲突);
李陵:流亡的孤独(家国冲突中的“扛住”力量);
曹丕:乐极的哀情(帝王身份与生命脆弱的和解);
陶渊明:生死的辨正(田园中对生命价值的重建);
杜甫:生活的慰藉(战乱中对家庭与平凡的珍视);
欧阳修:语言的力量(以文字改变社会风气的天真勇猛);
李清照:离失的史诗(国破家亡中的自我觉醒与坚韧);
文天祥:英雄的省思(从“丹心照汗青”到“大光明”的精神超越);
吴梅村:艳诗的自赎(以诗歌实现精神救赎)。
学术与文学价值
本书打破传统文学研究的“扁平化”解读,通过细节还原(如屈原对香草的敏感、李陵的心理挣扎)与跨时代共鸣(如疫情后读者对“暗夜”的感同身受),让古典诗歌与当代生活产生连接。黄晓丹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了丰满立体的诗人形象,同时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
▲序
▲屈原:时间的焦虑
环形时间失落,线性时间诞生
屈原站在时代的门槛上
极端的美,极端的焦虑
向天国和历史中寻找永恒
回到未被污染的原初时间
在永恒门口跌入尘埃
▲李陵:流亡的孤独
人背负着世界的恶意生活
李陵的三重孤独
“苏李诗”的“流亡性”
挺身承受的力量
▲曹丕:乐极的哀情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
第一封信:贵公子的享乐时刻
第二封信:死亡与文学纪念碑
如墙头蒿草、风中高树
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
▲陶渊明:生死的辨正
一个春日和一个夏夜
不再渴望天际的归鸟
归园田:野草深处是坟冢
一棵豆苗的生生之乐
重建生命
▲杜甫:生活的慰藉
春天是一个奇迹
长安:鄜州月与水晶球
洛阳:紫荆树与“旧犬”
成都:老妻与鸬鹚
割掉“光明的尾巴”
▲欧阳修:语言的力量
不再哀怨的贬谪诗
具有道德感召力的语言
青春:洛阳的狂生
永叔词:别离曲的热烈
晚年:与世界渐行渐远
四个无关的梦
▲李清照:离失的史诗
《金石录后序》:洪迈的发现
南渡:时间忽然涌入
明诚与金石:残忍的减法
冒犯与解放
追忆文学的壮丽
▲文天祥:英雄的省思
进入厓山的倒计时
零丁洋:蜃楼与血海
北行:迤逦的梦途
忽悟大光明
一枚苍耳的旅程
▲吴梅村:艳诗的自赎
初见:秦淮最后的艳情
重遇:“脆弱的力量”
诀别:此生终负卿卿
访墓:寻找美善与自由
小人物的心灵之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