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书籍简介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是台湾作家、人文经典领读者​​杨照​​的经典作品导读著作,由海南出版社于2023年2月出版(ISBN:978-7-5730-0914-2)。该书以“历史式读法”与“文学式读法”双重视角,选取​​《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十部中国轴心时代的经典文献,通过还原经典的历史语境、解读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带领读者重返古代中国的精神现场,理解“中国”的文化基底与思想脉络。

1. 核心特色
​​历史与文学融合​​:既通过“历史式读法”还原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如《尚书》与西周政治、《左传》与春秋秩序),又以“文学式读法”挖掘经典中的情感与人性(如《诗经》的民歌特质、《庄子》的寓言智慧),让经典从“古籍”变为“活的文化”。
​​经典解读的通俗性​​:杨照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打破经典与现代的距离,引导读者直接感知古人的思想与情感,而非强加现代观念。例如,解读《论语》时,他会还原孔子与弟子的日常对话场景,展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解读《战国策》时,他会分析“权谋”背后的社会现实与人性逻辑。
​​版本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此次修订版在原版本基础上增补五万字,内容更丰满、准确,涵盖对经典文本的详细注释、思想脉络的梳理及现代启示的探讨。
2. 内容结构
全书共分​​十堂经典导读课​​,每堂聚焦一部经典,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篇目或思想进行解读:

《尚书》:解读西周政治智慧与“天命”思想(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诗经》:分析民歌中的情感表达与社会风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左传》:还原春秋时期的“封建秩序”与战争权谋(如“曹刿论战”);
《论语》:展现孔子的教育理念与“仁”的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墨子》:探讨“兼爱”“非攻”的平民思想(如“爱人若爱其身”);
《庄子》:解读“逍遥”“齐物”的哲学境界(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
《孟子》:阐述“仁政”“性善”的政治主张(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子》:剖析“道”的哲学与“无为而治”的智慧(如“道可道,非常道”);
《荀子》:强调“礼治”“性恶”的社会治理(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战国策》:揭示战国时期的“权谋”与“人性”(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书籍简介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是台湾作家、人文经典领读者​​杨照​​的经典作品导读著作,由海南出版社于2023年2月出版(ISBN:978-7-5730-0914-2)。该书以“历史式读法”与“文学式读法”双重视角,选取​​《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照,作家、评论家、人文经典领读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现任台湾“诚品讲堂”“敏隆讲堂”经典课程讲师,代表作有《〈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资本论〉的读法》《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美国的民主〉》《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 100 个观念》等。

目录
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经典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形成 03
三千年前的政治启蒙 020
传说与神灵的时代 035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三千年的民歌 047
贵族的基本教材 088
《左传》:封建秩序的黄昏
以传解经 115
封建秩序崩坏史128
最后的礼教秩序 141
实力比名分更重要 155
霸业形成 170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论语》的身世 189
作为老师的孔子 198
孔子不是真理发言机 221
还原真实的孔子 243
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259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特立独行的思想家 275
兼爱真的很简单 292
挑战周文化 309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连续的世界观 321
从相对开始 338
以绝对超越相对 358
观点就是偏见 373
《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
为儒家信念而战 419
通向王业的大道 441
暗夜里的火炬 464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老子庄子不一样 499
南方的隐者智慧 505
知道与行道 513
大道无私 522
苦难乱世里生成的哲学 533
返璞归真的理想 541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还给荀子公正的评价 567
儒者的变貌 583
儒家有什么用 601
不学无以成君子 627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异于道统的奇书 637
开创与沦丧的时代 644
怎样游说才有效 667
机锋百变 681
全新的效忠模式 701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8)
《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中的经典台词(源自所解读的十部典籍)
《经典里的中国》并非单纯的“台词集”,而是通过对十部经典的解读,提炼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语句​​(多为原文摘录或浓缩),这些语句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以下是部分经典台词及解读:
1. 《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五子之歌》)
​​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这是中国“民本思想”的源头,强调统治者需重视民生,以民意为依归。
2.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解读​​:以水鸟和鸣起兴,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是《诗经》中最经典的爱情诗句,展现了古人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3.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读​​:孔子提出“学习-实践-交友”的人生三乐,强调“学习”的持续性(“时习”)、“友情”的纯粹性(“远方来”)与“心态”的平和(“不愠”),是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准则。
4.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孙丑下》)
​​解读​​:施行仁政(“道”)的人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违背仁政的人会失去支持。这是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的决定性作用。
5. 《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外篇·知北游》)
​​解读​​:人生短暂如白马跃过缝隙,需珍惜时光。这是庄子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感悟,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琐事束缚,应追求精神的自由(“逍遥”)。
6.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
​​解读​​:“道”是宇宙的本源与规律,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名”是对事物的定义,也无法完全涵盖其本质。这是老子“道家哲学”的核心,强调“不可言说”的超越性。
7. 《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解读​​:没有一步步的积累,就无法到达远方;没有一条条小溪的汇聚,就无法形成江海。这是荀子“劝学”思想的核心,强调“积累”与“坚持”的重要性。
8. 《战国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燕策二》)
​​解读​​:鹬与蚌互相争斗,最终被渔夫一起捕获。这是《战国策》中“权谋”故事的典型,提醒人们“避免内耗”“着眼大局”的智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