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书籍简介
《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首部个人电影创作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初版,2017年台海出版社修订再版。全书以1996年至2008年为时间脉络,系统梳理了贾樟柯从《小山回家》到《二十四城记》的创作历程,涵盖其12年间的电影实践、艺术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核心内容与特色
创作脉络的完整记录:
书中以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为纲(如《小武》《站台》《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收录了导演对各片创作背景、拍摄细节及艺术理念的自述,呈现其从“业余电影”到“国际获奖影片”的成长轨迹。例如,《小武》导演的话中,贾樟柯强调“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主张用真实影像记录基层生活;《三峡好人》则记录了影片幕后对“底层生存状态”的关注。
艺术观念的深度探索:
贾樟柯在书中探讨了纪实美学、个体经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提出“用电影关心普通人”“尊重世俗生活的质感”等理念。他批判电影行业的浮躁风气,主张“直面复杂现实,反对简化叙事”,强调电影应承担“记录时代变迁”的责任。
对话与访谈的思想碰撞:
全书收录了贾樟柯与侯孝贤、蔡明亮、林旭东等电影人的对谈,以及对媒体的访谈。这些对话不仅展现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见解(如“相信什么就拍什么”),也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思考(如“县城生活的庸常与变迁”)。
“良知的乡愁”的创作情怀:
贾樟柯的文字融合了坚定与迷惘、愤怒与幽默,始终贯穿“用电影抒写良知的乡愁”的主题。他通过影像建构对基层生活、人性挣扎的记忆,试图唤醒观众对“被遗忘的个体”的关注。
《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书籍简介 《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首部个人电影创作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初版,2017年台海出版社修订再版。全书以1996年至2008年为时间脉络,系统梳理了贾樟柯从《小山回家》到《二十四城记》的创作历程,...(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贾樟柯
导演、制片人、作家。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年入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理想国·贾樟柯作品】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即将出版)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目录
序言
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陈丹青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点
1998年,《小武》
《小武》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小武》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
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东京之夏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林旭东/贾樟柯
2000年,《站台》
《站台》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站台》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假科长的《站台》你买了吗?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 (笔谈) 孙健敏/贾樟柯
2001年,《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导演的话
《公共场所》自述
2002年,《任逍遥》
《任逍遥》导演的话
我比孙悟空头疼
有酒方能意识流
无法禁止的影像
世界就在榻榻米上
听说电影的春天就要到了
2004年,《世界》
《世界》导演的话
乌兰巴托的夜(《世界》插曲) 贾樟柯/左小祖咒 作词
写给山形电影节
我们要看到我们基因里的缺陷(演讲)
我的电影基因
花火怒放,录像机不转
这一年总算就要过去
2006年,《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导演的话
2006年的暗影与光明
迷茫记
相信什么就拍什么(对谈) 侯孝贤/贾樟柯
这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演讲)
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对谈) 徐百柯/贾樟柯
2006年,《东》
《东》导演的话
马丁•斯科塞斯—我的“长辈”
每个人都有贴近自己身体的艺术(对谈) 刘小东/贾樟柯
找到人自身的美丽(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2007年,《无用》
《无用》导演的话
当我们赤裸的时候,没有阶级区别(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是剧情片,也是纪录片(对谈) 蔡明亮/贾樟柯
2008年,《二十四城记》
《二十四城记》导演的话
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对谈) 达德利•安德鲁/欧阳江河/翟永明/吕新雨/贾樟柯
附录 贾樟柯简历
(展开全部)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陈丹青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点
1998年,《小武》
《小武》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小武》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
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东京之夏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林旭东/贾樟柯
2000年,《站台》
《站台》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站台》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假科长的《站台》你买了吗?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 (笔谈) 孙健敏/贾樟柯
2001年,《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导演的话
《公共场所》自述
2002年,《任逍遥》
《任逍遥》导演的话
我比孙悟空头疼
有酒方能意识流
无法禁止的影像
世界就在榻榻米上
听说电影的春天就要到了
2004年,《世界》
《世界》导演的话
乌兰巴托的夜(《世界》插曲) 贾樟柯/左小祖咒 作词
写给山形电影节
我们要看到我们基因里的缺陷(演讲)
我的电影基因
花火怒放,录像机不转
这一年总算就要过去
2006年,《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导演的话
2006年的暗影与光明
迷茫记
相信什么就拍什么(对谈) 侯孝贤/贾樟柯
这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演讲)
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对谈) 徐百柯/贾樟柯
2006年,《东》
《东》导演的话
马丁•斯科塞斯—我的“长辈”
每个人都有贴近自己身体的艺术(对谈) 刘小东/贾樟柯
找到人自身的美丽(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2007年,《无用》
《无用》导演的话
当我们赤裸的时候,没有阶级区别(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是剧情片,也是纪录片(对谈) 蔡明亮/贾樟柯
2008年,《二十四城记》
《二十四城记》导演的话
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对谈) 达德利•安德鲁/欧阳江河/翟永明/吕新雨/贾樟柯
附录 贾樟柯简历
经典金句(17)
纠错 补充反馈
金典台词(选自贾樟柯电影及书中分析)
贾樟柯的电影以“真实、冷峻、关注底层”著称,其台词常充满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下是部分代表作中的经典台词及解析:
1. 《小武》(1998):“我跟他说过,等有一天他结婚了,送他六斤钱。”
出处:影片中主角小武(王宏伟饰)对朋友小勇的承诺。
解析:这句台词是小武对“友情”的朴素理解,也是他作为“社会边缘人”的生存逻辑——用“六斤钱”这种最实在的方式表达情感,反映了底层群体“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2. 《站台》(2000):“艺术面前人人平等。”
出处:影片中老宋(韩三明饰)对演员们说的话。
解析:老宋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用这句话强调艺术的“平民性”。贾樟柯通过这句台词,批判了“艺术高高在上”的偏见,主张艺术应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3. 《任逍遥》(2002):“我把老板给炒了。”
出处:主角斌斌(赵涛饰)对女友说的话。
解析:这句台词是斌斌对“自由”的追求——他放弃稳定的工作,选择“无拘无束”的生活,反映了年轻人对“逃离现实”的渴望,也暗含对“社会压力”的反抗。
4. 《山河故人》(2015):“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出处:影片中沈涛(赵涛饰)对张晋生(张译饰)说的话。
解析:这句台词是贾樟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也是《山河故人》的核心主题。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聚散离合”的必然性,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孤独”的生存状态。
5. 《江湖儿女》(2018):“对你无情了,也就不恨了。”
出处:主角巧巧(赵涛饰)对斌斌说的话。
解析:这句台词是巧巧对“爱情”的释然——她用“无情”掩盖内心的痛苦,反映了女性在“情感困境”中的坚韧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