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简明美国史》书籍简介
《简明美国史》是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陈勤教授撰写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旨在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梳理美国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的400余年发展脉络。该书于2017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96页,以时间为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关键事件与人物,是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的入门佳作。
核心内容
历史脉络:
殖民与独立:从1620年“五月花号”移民到1776年《独立宣言》,展现美国建国的理想与暴力冲突(如独立战争)。
扩张与矛盾:西进运动中的领土扩张、南北战争(1861-1865)的奴隶制冲突,以及工业化进程中的“镀金时代”与腐败问题。
全球崛起:从孤立主义到二战后的超级大国地位,冷战博弈、民权运动、科技革命等塑造现代美国的关键节点。
主题与视角:
规则与思想的力量:强调《五月花号公约》《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文件对美国政治基因的塑造,以及潘恩《常识》、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等思想作品对社会变革的推动。
技术与社会变迁:从铁路、石油垄断到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如何改变美国的经济结构与政治生态(如罗斯福新政、奥巴马的社交媒体竞选)。
矛盾与反思:揭示美国历史中的暴力基因(如独立战争中的血腥内战)、种族歧视、贫富分化等问题,以及社会运动的反思与进步。
写作特色:
通俗易懂:以故事化叙述串联复杂史实,如用“一个地产商人的华丽跨界”描述特朗普的崛起。
跨学科视角:融合政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分析美国霸权形成的内外动因。
现实关联:结合21世纪的中美关系、反恐战争等,探讨美国历史对当下的启示。
《简明美国史》书籍简介 《简明美国史》是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陈勤教授撰写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旨在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梳理美国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的400余年发展脉络。该书于2017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96页,以时间为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关键事件与人物,是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的入门佳...(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勤
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
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家传媒出版机构担任策划人
32卷《易中天中华史》学术顾问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打出来的独立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史上最高大上的独立
从《独立宣言》到独立战争
第二章 吵出来的国家
逼出来的制宪会议
吵出来的美国宪法
从总统华盛顿到首都华盛顿
第三章 西进运动:一个国家的成长
天堂在上,美国向西
美国成长三部曲
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大国崛起:西进运动的成就
第四章 南北战争
一个女人,一本书,一场内战
一个军校、四个高材生和一场战争
林肯:美国梦的完美诠释者
没有清算,只有反思
第五章 镀金时代与进步时代
崛起的现代化美国和美国企业家
美国向钱看
进步时代
“扒粪运动”
第六章 从美洲老大到世界霸主
美洲人的美洲
美国人的美洲
美国与中国:跨越太平洋的相遇
一条运河与一个世界大国
走出孤立主义,从一战到二战
美苏争霸的冷战与热战
历史并未终结,反恐成为新主题
第七章 光荣与梦想:二十世纪的美国
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罗斯福
二战后的美国
多事之秋:美国失落的十年
从二流演员到伟大总统:里根的逆袭
第八章 美国还是第一吗
冷战结束,美国登顶
共同的新敌人
轻美国新偶像
一个地产商人的华丽跨界
后 记
注 释
(展开全部)第一章 打出来的独立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史上最高大上的独立
从《独立宣言》到独立战争
第二章 吵出来的国家
逼出来的制宪会议
吵出来的美国宪法
从总统华盛顿到首都华盛顿
第三章 西进运动:一个国家的成长
天堂在上,美国向西
美国成长三部曲
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大国崛起:西进运动的成就
第四章 南北战争
一个女人,一本书,一场内战
一个军校、四个高材生和一场战争
林肯:美国梦的完美诠释者
没有清算,只有反思
第五章 镀金时代与进步时代
崛起的现代化美国和美国企业家
美国向钱看
进步时代
“扒粪运动”
第六章 从美洲老大到世界霸主
美洲人的美洲
美国人的美洲
美国与中国:跨越太平洋的相遇
一条运河与一个世界大国
走出孤立主义,从一战到二战
美苏争霸的冷战与热战
历史并未终结,反恐成为新主题
第七章 光荣与梦想:二十世纪的美国
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罗斯福
二战后的美国
多事之秋:美国失落的十年
从二流演员到伟大总统:里根的逆袭
第八章 美国还是第一吗
冷战结束,美国登顶
共同的新敌人
轻美国新偶像
一个地产商人的华丽跨界
后 记
注 释
经典金句(16)
纠错 补充反馈
经典台词与金句摘录
关于建国理想: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1776年),奠定美国政治哲学基石。
对西进运动的反思:
“天堂在上,美国向西——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是文明扩张的代价。”
——书中评价西进运动中原住民的遭遇,揭示发展的残酷性。
南北战争的本质:
“一个女人(斯托夫人)和一本书(《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一场内战。”
——强调思想作品对奴隶制存废争议的催化作用。
技术时代的政治:
“炉边谈话让罗斯福赢得民心,电视辩论让肯尼迪封神,而特朗普的推特,重新定义了民粹主义。”
——对比不同时期技术对政治传播的影响。
对现代美国的批判:
“当恐惧战胜希望,美国便滑向自私与歇斯底里;唯有坚守建国初期的自由与理性,才能走出阴霾。”
——作者对当代美国社会分裂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