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书籍简介
作者:余华(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出版时间:1992年首次发表于《收获》杂志,1993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
类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核心内容:
福贵的一生:
地主少爷徐福贵因嗜赌败光家产,经历内战、饥荒、“文革”等时代剧变,目睹父母、妻子家珍、儿女有庆/凤霞、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相继离世,最终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叙事结构:
以老年福贵回忆往事的形式展开,语言平实冷静,通过“我”(采风人)与福贵的对话串联起跨越半个世纪的苦难史诗。
历史切片:
小说以个人命运折射中国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内战、大跃进、文革),展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
主题与思想:
生存哲学:提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命题,批判对功名利禄的执念,强调生命存在的纯粹性。
苦难与救赎:通过密集的死亡事件(20余次亲属离世),揭示命运的无常与荒诞,最终指向“忍受苦难即存在意义”的东方生命观。
历史反思:以民间视角解构宏大叙事,展现政治运动对普通人的碾压,如儿子有庆因献血被抽干致死,暗讽权力对人性的践踏。
艺术特色:
零度叙事:作者克制的情感表达与冷静笔触形成强烈反差,增强悲剧感染力(如福贵埋葬亲人时仅以“我哭了”带过)。
意象运用:老牛“福贵”作为镜像,象征主人公对生命的孤独坚守;反复出现的“鸡变鹅、鹅变羊”隐喻家道中落与生存循环。
民间话语:采用方言俗语(如“鸡养大变成鹅”),赋予文本乡土气息与生命韧性。
影响与荣誉:
被译介至50余国,全球销量超千万册,被誉为“中国版的《局外人》”。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主演),获戛纳评审团大奖。
韩文版自序
日文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麦田新版自序
活着
外文版评论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