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霍克林之妖:一部哥特式西部片》书籍简介
《霍克林之妖》(The Hawkline Monster)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布劳提根(Richard Brautigan)于1974年创作的超现实主义小说,中文版由唐珺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25年推出(ISBN 9787559676719)。全书以1902年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荒原为背景,融合哥特式悬疑与西部片元素,通过荒诞离奇的情节探讨人性、暴力与创造力的本质。

​​核心内容​​
​​故事主线​​
​​怪物传说​​:霍克林小姐的别墅地下室藏匿着一只由冰块构成的神秘怪物,传闻它会吞噬人类灵魂。
​​杀手雇佣​​:一对15岁的双胞胎姐妹雇佣两名职业杀手卡梅隆和格利尔前往猎杀怪物,却逐渐揭开家族秘史——父亲失踪、姐妹的畸形身世与怪物的共生关系。
​​暴力循环​​:杀手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从冷漠的“工具人”沦为暴力的共谋者,最终发现怪物实为霍克林家族精神扭曲的具象化产物。
​​主题探索​​
​​西部神话解构​​:颠覆传统西部片的“硬汉美学”,将枪战、荒漠等符号转化为对暴力本质的冷嘲(如杀手用冰斧劈开怪物时,冰块折射出他们扭曲的面孔)。
​​存在主义隐喻​​:怪物象征人类无法驯服的创造力与欲望,霍克林家族的堕落暗喻资本主义对原始生命的异化。
​​性别与权力​​:双胞胎姐妹的畸形身体与霍克林小姐的“女巫”形象,批判父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与恐惧。
​​叙事特色​​
​​拼贴式结构​​:章节间穿插西部民谣、侦探小说片段及作者本人的戏谑批注,形成“元小说”风格。
​​意象狂欢​​:冰洞、公路、枪支等物象被赋予超现实意义(如“枪管里开出的紫罗兰”象征暴力的诗意化消解)。

《霍克林之妖:一部哥特式西部片》书籍简介 《霍克林之妖》(The Hawkline Monster)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布劳提根(Richard Brautigan)于1974年创作的超现实主义小说,中文版由唐珺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25年推出(ISBN 9787559676719)。全书以19...(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理查德·布劳提根(Richard Brautigan, 1935—1984),美国诗人、小说家,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和嬉皮士的精神偶像,代表作有《在美国钓鳟鱼》《避孕药与春山矿难》等。1984 年于加州家中自杀身亡。

目录
"第一卷 夏威夷
骑马课 3
回到旧金山 6
霍克林小姐 8
魔娃 12
印第安 15
贡普维尔 18
中央县途 21
拂晓风中 23
与寡妇共飨 “咖啡” 25
科拉 26
杜绝尘埃 29
双筒望远镜 31
俄勒冈州州长 33
比利 36
杰克·威廉姆斯 39
史密斯妈妈咖啡馆 45
还有史密斯妈妈 47
皮尔最后的爱 50
谷仓中 52
鼓 55
死丘欢迎您 57
有关于人的事物 59
大衣 61
医生 63
桥 65
霍克林庄园 66
第二卷 霍克林小姐
霍克林小姐 71
会晤 74
冰窟 76
一帮黑伞 78
头顿早餐 81
第三卷 霍克林之妖
魔娃之死 85
魔娃的葬礼 89
霍克林之妖 91
再访夏威夷 95
化学质 99
狗 105
威尼斯 107
鹦鹉 109
男管家 111
枕戈待旦 115
冰窟之旅 119
门 121
死亡观退场 123
二号死亡观退场 125
性爱继谈 127
镜像交谈 128
你不回家吗, 比尔·贝利, 你难道不回家了吗?
131
霍克林管弦乐团 139
管家的可能性 141
管家的可能性之路 144
惊了 147
管家的结论 149
摩根先生, 愿灵安息 151
照印 152
又是魔娃 154
说回怪物 156
落日时分之问 158
以何作数 161
不过晚餐先行, 随后才是霍克林之妖 164
清点霍克林之妖 166
肉汁里的霍克林之妖 168
客厅时光卷土重来 171
浊影独白 174
与此同时, 让我们回到客厅 177
与此同时, 让我们回到罐中 182
一个男人的工作化作空无 183
醒转 185
决断 189
楼上 191
威士忌 193
找个容器 195
杀掉罐子 197
象脚伞桶 199
四分之四拍的霍克林之妖 201
爹地 203
三宫六院 205
父女团圆 207
婚事 209
梦中怪邸 211
斗法 213
霍克林妖怪之死 216
霍克林教授回家 218
拉撒路动态 219
一场二十世纪早期的野餐 221
霍克林之钻 223
霍克林湖 227"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1)
经典台词与思想内核​​
1. ​​暴力的荒诞性​​
​​杀手卡梅隆​​(对格利尔):
“我们不是来杀怪物的,是来给这场无聊的西部片收尾的。”
​​场景​​:两人初次踏入霍克林别墅,发现地下室空无一物,却因酬金契约被迫编造怪物存在的谎言。
2. ​​创造与毁灭的悖论​​
​​霍克林小姐​​(日记节选):
“我用冰雕刻出它,又用血喂养它。它是我写不出的诗,也是我不敢承认的罪。”
​​关联情节​​:霍克林小姐承认怪物是自己因创作瓶颈而分裂的“第二人格”。
3. ​​资本主义的异化​​
​​牧场主​​(对杀手):
“你们开枪的样子真像在给牛群打烙印——精准、冷酷,却对生命毫无敬畏。”
​​解读​​:通过牧场主的嘲讽,揭露工业化时代人类对自然的暴力征服。
4. ​​性别权力的倒错​​
​​双胞胎姐姐​​(对妹妹):
“父亲把我们的子宫变成冰窖,只为冻结他失败的野心。”
​​场景​​:姐妹俩的畸形身体源于父亲试图用巫术冻结时间,延续家族霸权。
5. ​​存在的虚无感​​
​​无名牛仔​​(路过酒馆):
“在这片荒原上,杀怪物和杀时间一样——杀到最后,连自己都成了传说。”
​​隐喻​​:西部拓荒者的虚无主义,呼应布劳提根对“美国梦”的解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