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1. ​​作者与核心价值​​
《婚姻与爱情》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婚恋主题经典著作,2024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罗素基于自身四次婚姻经历,结合社会学、历史学视角,系统探讨婚姻本质、性道德起源及爱情规律,提出“性爱-爱情-婚姻”三重维度理论框架。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杜素娟撰写万字导读并设计章节伴读,通过思维导图、人物小传等工具解析文本逻辑,引导读者理解现代婚恋困境。
2. ​​内容结构与特色​​
​​历史脉络梳理​​:从母系社会到父权制转型,分析基督教婚姻伦理、浪漫主义爱情兴起等议题,揭示婚姻制度如何被权力与道德塑造。
​​现实问题剖析​​:探讨性道德禁忌、女性解放、离婚率攀升等现象,批判消费主义对爱情的异化。
​​实践指南​​:提出“平等尊重”“责任与自由平衡”等原则,结合案例解析如何避免婚姻中的控制与冷漠。
​​专家伴读增值​​:杜素娟教授以法学视角解读罗素思想,补充社会心理学实验数据,如“依恋类型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3. ​​社会影响与评价​​
该书被誉为“婚恋圣经”,豆瓣评分8.9分,广播剧播放量破亿。其创新之处在于:
跨学科视角​​:融合哲学思辨与社会学实证,打破传统婚恋书的鸡汤化倾向。
​​反传统洞见​​:主张“婚姻不必以爱情为终点”,强调契约精神与情感自主的共存。
​​教育意义​​:被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列为通识读物,用于婚恋观教育课程。

1. ​​作者与核心价值​​ 《婚姻与爱情》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婚恋主题经典著作,2024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罗素基于自身四次婚姻经历,结合社会学、历史学视角,系统探讨婚姻本质、性道德起源及爱情规律,提出“性爱-爱情-婚姻”三重维度理论框架。华...(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被誉为“世纪的智者”。1950年,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一生经历过四段婚姻,对婚姻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书中,他用通俗生动的文字、科学严谨的分析、发人深醒的哲思,探讨了性道德的起源、爱情的规律、婚姻的本质等话题。他主张让年轻人获得正确的性教育和婚姻观,从而收获幸福婚姻。 罗素的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罗素论幸福》《数学原理》等。 译者简介: 左安浦,自由译者、书评人,译著有《罗素论幸福》等。 导读专家简介: 杜素娟,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教授,连续十多年获评华东政法大学“我心目中的zui佳教师”称号。

目录
【三个圈专家导读】穿越迷雾:关于婚姻的假象与真相
第一章:引 言 001
【三个圈专家伴读】母系社会就是女性掌权吗? 007
第二章:母系社会 009
【三个圈专家伴读】父权制下,婚姻道德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017
第三章:父权制 019
【三个圈专家伴读】道德标准可能是少数群体的独断或偏见 025
第四章:男性生殖器崇拜、禁欲主义和罪 027
【三个圈专家伴读】禁欲主义对于婚姻的影响 035
第五章:基督教伦理 037
第六章:浪漫爱情 050
【三个圈专家伴读】为什么“贞洁”对女性来说是一种道德绑架? 061
第七章:女性解放 063
【三个圈专家伴读】保持社会的道德水平,就是要禁止性教育吗? 073
第八章:性知识的禁忌 075
【三个圈专家伴读】婚姻里可以没有爱情吗? 091
第九章:爱情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 093
【三个圈专家伴读】如何才能让婚姻变得幸福? 101
第十章:婚 姻 103
第十一章:卖 淫 112
第十二章:试 婚 119
【三个圈专家伴读】父亲在未来可能将彻底消失? 127
第十三章:现今的家庭 129
【三个圈专家伴读】什么样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143
第十四章:家庭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45
第十五章:家庭和国家 154
【三个圈专家伴读】离婚率低一定是好事吗? 163
第十六章:离 婚 165
第十七章:人 口 176
第十八章:优生学 185
第十九章:性与个人幸福感 196
第二十章:性在人类价值中的位置 204
第二十一章:结 论 213
罗素和《婚姻与爱情》 223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8)
1. ​​婚姻本质论​​
​​罗素的金句​​:
“婚姻是爱情的归宿,是责任的开始,是陪伴的承诺,是成长的同行。”
(揭示婚姻从激情到责任的动态演变)
​​对传统观念的颠覆​​:
“婚姻幸福的秘诀不在于消除矛盾,而在于学会与差异共存。真正的亲密,是允许对方成为自己。”
(批判完美主义婚恋观)
2. ​​爱情与自由的辩证​​
​​自由与约束的平衡​​:
“爱情若想长久,必须给彼此留一片独立的精神领地。控制欲越强,灵魂越疏离。”
(反对以爱之名的捆绑)
​​性道德的反思​​:
“禁欲主义制造了虚伪的道德,而开放教育才能培养健康的性观念。真正的纯洁源于尊重,而非压抑。”
(挑战宗教性伦理)
3. ​​女性角色与社会批判​​
​​性别平等宣言​​:
“母系社会并非女性掌权的乌托邦,父权制也非男性的乐园。真正的解放,是让每个人摆脱性别角色的枷锁。”
(解构性别二元对立)
​​对婚姻制度的质疑​​:
“当婚姻成为经济契约的遮羞布,当爱情沦为生育的工具,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亲密关系的意义。”
(批判工具化婚姻)
4. ​​实践智慧​​
​​婚姻经营之道​​:
“争吵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冷战代替沟通。爱是动词,需要每天用行动浇灌。”
(提供冲突解决策略)
​​自我成长的启示​​:
“不要试图通过婚姻改造伴侣,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关系自然会流动。”
(强调个体能动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