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英伟达之芯》书籍简介
《黄仁勋:英伟达之芯》是2024年12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首部独家权威采访传记,作者是知名科技记者斯蒂芬·威特(Stephen Witt),译者为周健工。本书通过深度采访黄仁勋及其亲友、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200余人,结合英伟达30年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揭示了黄仁勋从“被霸凌的移民少年”成长为“全球科技巨头掌舵者”的传奇人生,以及英伟达从“小众游戏硬件供应商”到“AI时代‘军火供应商’”的逆袭之路。
核心内容概述
成长与性格塑造:
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幼年随家人移民泰国,后因泰国局势动荡被送往美国。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贫困郊区,他经历了严重的种族霸凌(如被摇晃吊桥、追赶入河),但凭借“要么征服环境,要么被环境征服”的坚韧性格,逐渐成长为“内心强大、专注基础、乐观积极”的少年。他通过打扫厕所、割草等劳动锻炼心态,从洗碗工起步,逐步晋升为服务员,培养了“在逆境中保持冷静、专注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伟达的崛起历程:
书中详细讲述了英伟达从1993年成立以来的关键转折点:
早期挫折:首款产品NV1因市场定位失误惨败,公司濒临破产(“我们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成为英伟达核心信条);
绝地翻身:1999年推出TNT显卡,凭借“并行计算”技术实现突破,成为游戏显卡领域的领先者;
AI转型:2012年押注CUDA(并行计算平台),2016年推出AlexNet(首个在游戏中超越人类的神经网络),正式开启AI时代;
市值登顶:2024年英伟达市值突破3.38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微软,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
管理与创新哲学:
黄仁勋的管理风格以“极致专注、允许失败、快速迭代”为核心:
他要求员工“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如扫厕所也要扫到最好);
鼓励团队“迭代、迭代、再迭代”(如CUDA项目历经多年研发,最终成为AI算力的核心支撑);
坚持“光速”目标(每天工作12-14小时,一周7天),认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掌控生活”。
对AI的愿景与态度:
黄仁勋是AI技术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AI是推动进步的力量,将引领一场崭新的工业革命”。面对“AI威胁人类”的言论,他直言“这个问题愚蠢至极”,强调“AI只是工具,人类应拥抱变化”。
第一部分 与光竞赛,从洗碗工到万亿芯片帝国的掌舵者
第1章 求学生涯:从被霸凌的小学生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第2章 职涯早期:AMD、LSI和太阳微系统公司
第3章 从餐厅里起步的Nvidia: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错误的
第4章 英伟达遭遇绝境:我们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
第5章 咸鱼翻身:完美的显卡TNT,承载着一个改变世界的惊天秘密
第6章 新机器时代曙光初现:首个在游戏中超越人类的神经网络“水母”
第7章 死亡竞赛:迭代,迭代,再迭代!执行,执行,再执行!
第8章 游戏玩家拯救英伟达:爸爸,你得再加把劲儿
第9章 “光速”之道:秘密开发CUDA,让游戏玩家为科学研发买单
第10章 同频共振:洞悉即将降临的机遇
第11章 范式转变的时刻:AlexNet横空出世
第12章 千载难逢的机会:周五晚上做决定,周一早上我们就转型成了AI芯片公司
第二部分 英伟达之芯,算赢人工智能的终极未来
第13章 由机器引领的时代:从月球发射激光,精准击中街道上的一枚硬币
第14章 AI行业的佼佼者:不管看到什么,我总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第15章 AI工厂:造芯片原本是为了打怪兽,我们却用它来造大脑
第16章 全球最具价值的半导体企业:我们其实是一家软件公司
第17章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技公司:AI激战中唯一的“军火供应商”
第18章 人类需要更多的智慧:我们正站在机械进化的起点
第19章 更多电力更大算力:如果英伟达表现不佳,整个科技界都会萎靡不振
第20章 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基于愿景的运气和超乎常人的智慧
第21章 向理性本身发起挑战:我得保留点儿秘密
第22章 深不见底的恐惧:AI会是人类的终结者吗?
第23章 思考机器:唯有黄仁勋这位“代达罗斯”,才能真正洞悉这全貌
后记 一切都将焕然一新
致谢
附录 黄仁勋人物关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