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淮南子》书籍简介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及其门客集体编纂的​​哲学与文化典籍​​,成书于汉武帝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9年),是中国汉初思想转型期的重要成果,被誉为“结古代思想之总帐者”(胡适语)。

1. 成书背景
刘安身处西汉初期,面对汉王朝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的历史趋势,组织数千门客(涵盖儒生、方士、学者等)编纂此书,旨在​​总结先秦百家学说​​(如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等),构建一套系统的治国理论体系,既维护诸侯王利益,又体现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

2. 内容结构
全书原分为​​内篇21卷、中篇8卷、外篇33卷​​,现存​​内篇21卷​​(核心部分),末篇《要略》为自序,系统阐明各篇主旨及逻辑关联。主要内容涵盖:

​​宇宙论​​:《原道训》《俶真训》论述“道”生万物的生成论;
​​天文历法​​:《天文训》记载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宿体系(中国最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录);
​​地理人文​​:《地形训》分析九州地理与民族特性差异;
​​社会治理​​:《主术训》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军事理论​​:《兵略训》系统论述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伦理道德​​:《缪称训》《诠言训》等篇阐释仁爱、诚信等道德规范。
3. 核心思想
以​​道家“道”论​​为哲学基础,主张“道”是万物本源,强调“清静无为”的人性论;同时融合儒家“仁义”、法家“刑德”、阴阳家“气化”等思想,形成“杂而不越”的体系:

自然观:提出“气化宇宙论”,认为阴阳二气交感生成万物;
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但强调君主需掌握“刑德之术”(德治与法治结合);
伦理观:崇尚自然、仁爱和谐,通过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实现伦理具象化。
4. 版本流传
现存版本多源于​​北宋苏颂校订本​​,核心二十一卷结构保持完整。主要版本有:

中华书局2007年版(陈广忠译注,雅俗共赏);
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白话彩图全本);
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阮青注释,侧重学术性与通俗性平衡)。

《淮南子》书籍简介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及其门客集体编纂的​​哲学与文化典籍​​,成书于汉武帝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9年),是中国汉初思想转型期的重要成果,被誉为“结古代思想之总帐者”(胡适语)。 1. 成书背景 刘安身处西汉初期,面对汉王朝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的历史趋势...(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1.原著者: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博学多才,著述宏富,涉及哲学、文学、音乐、自然科学众多领域,其中尤杰出者,正是他与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的《鸿烈》,即后世所称《淮南子》。刘安被南宋史学家高似孙誉为“天下奇才”。 2.译注者:陈广忠,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汉语史、音韵学、古典文献学、诗词格律等课程的教研工作,40余年来,孜孜不倦醉心于《淮南子》研究,并出版相关著作30多部,主要有《淮南子译注》《刘安评传》《淮南子科技思想》《淮南子斠诠》《细读淮南子》《淮南子精华》等。

目录
前言
上册
第一卷 原道训
第二卷 俶真训
第三卷 天文训
第四卷 地形训
第五卷 时则训
第六卷 览冥训
第七卷 精神训
第八卷 本经训
第九卷 主术训
第十卷 缪称训
第十一卷 齐俗训
下册
第十二卷 道应训
第十三卷 汜论训
第十四卷 诠言训
第十五卷 兵略训
第十六卷 说山训
第十七卷 说林训
第十八卷 人间训
第十九卷 修务训
第二十卷 泰族训
第二十一卷 要略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6)
《淮南子》经典台词(原文摘录与解读)
《淮南子》语言凝练,蕴含深刻的哲学智慧,以下是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及解读:
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出处:《人间训》
解读:边塞老人丢马,众人安慰,他却认为“未必是祸”;后来马带回胡马,众人祝贺,他又认为“未必是福”。此句以故事阐明“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提醒人们看待事物需超越一时得失,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审视。
2.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出处:《说林训》
解读:翻船时,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游泳高手;马狂奔时,才能看出谁是好车夫。此句强调​​考验是检验能力的试金石​​,真正的本事往往在关键时刻显现,鼓励人们平时积累、关键时刻从容应对。
3.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出处:《览冥训》
解读:向别人借火,不如自己用燧石取火;向别人借水,不如自己挖井。此句以生活小事比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依赖他人,要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
4.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出处:《说山训》
解读:积水成渊,鱼才会聚集;树木茂盛,鸟才会栖息。此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积累,才能吸引资源、获得成功。
5.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出处:《缪称训》
解读:祸患往往源于过多的欲望,灾害往往源于没有防备。此句提醒人们​​克制欲望、未雨绸缪​​,避免因贪婪或疏忽导致灾祸。
6. ​​“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出处:《说林训》
解读: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做价值千金生意的人,不计较小钱。此句强调​​做事要抓主要矛盾​​,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分散精力,要专注于长远目标。
7.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出处:《原道训》
解读:擅长游泳的人容易被淹死,擅长骑马的人容易摔下来,往往是因为过于依赖自己的长处而放松警惕。此句提醒人们​​不要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谨慎,避免因“恃才傲物”而招致灾祸。
8.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出处:《汜论训》
解读:说话一定要讲信用,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是天下公认的高尚行为。此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遵守承诺,维护自己的信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