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红手指》书籍简介
作者:东野圭吾(1958—),日本推理小说大师,作品以社会派推理著称,擅长通过案件揭示人性与社会矛盾。代表作包括《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曾获直木奖、江户川乱步奖等荣誉。
出版信息:
初版于2006年,收录于“加贺恭一郎系列”,全球销量超百万册,获日本纪伊国屋年度最佳图书奖。
中文版由南海出版公司发行,译者于壮,ISBN 9787544255899。
核心设定:
案件主线:初中生前原直巳杀害7岁女童后,父母前原昭夫与八重子试图掩盖罪行,甚至诬陷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前原政惠。加贺恭一郎通过母亲染红的指尖识破谎言,揭露家庭扭曲的真相
。
叙事结构:采用双视角叙事,交替呈现警方调查与家庭内部矛盾,最终在“红手指”线索中完成真相拼图。
主题思想:
家庭伦理困境:中年夫妻的冷漠、溺爱与逃避,折射日本老龄化社会中的代际隔阂与教育失职
。
人性救赎:通过加贺对前原母亲的尊重与关怀,探讨“理解”与“责任”的边界,批判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忽视
。
社会隐喻:案件映射日本经济衰退下家庭关系的异化,如昭夫的职场压力、妻子的“丧偶式育儿”等
。
文学特色:
社会派推理:弱化诡计,强调动机与社会批判,如通过“红手指”直指家庭教育失败
。
心理描写:细腻刻画昭夫的懦弱与八重子的偏执,如八重子对儿子说“好直巳,求你了”暴露病态溺爱
。
意象象征:红手指既是母亲最后的警示,也隐喻被血色掩盖的亲情缺失
。
《红手指》书籍简介 作者:东野圭吾(1958—),日本推理小说大师,作品以社会派推理著称,擅长通过案件揭示人性与社会矛盾。代表作包括《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曾获直木奖、江户川乱步奖等荣誉。 出版信息: 初版于2006年,收录于“加贺恭一郎系列”,全球销量超百万册,获日本纪伊国屋年度最...(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
日本著名作家。
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同时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
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
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3年,《梦幻花》获第26届柴田炼三郎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目录
《紅手指》,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11月第1版,ISBN: 9787544255899;2016年2月2版,ISBN: 9787544281331,有2016年4月第12次印本、2021年8月50印本
(展开全部)经典金句(34)
纠错 补充反馈
家庭关系的虚伪性
“人之所以会撒谎,是为了隐藏内心的脆弱,保护那些不可取代的东西。”
出处:加贺对昭夫的质问。
解读:揭露昭夫夫妇为维护“完美家庭”面具,不惜牺牲道德底线
。
“父母的话并不能说明一切,孩子总是比他们想象中要成熟许多。”
场景:加贺发现优菜父母对女儿的认知偏差。
批判:讽刺家长以“叛逆期”为借口逃避教育责任
。
老年群体的困境
“越是老年人,内心常常会有不可平复的伤痕。重要的是尊重,而非理解。”
出处:加贺对昭夫的告诫。
哲思:呼吁社会正视老年孤独,如政惠装痴呆实为逃离家庭冷暴力
。
“他们用冷漠筑墙,却让最亲的人成为困兽。”
隐喻:昭夫夫妇对母亲的疏离,导致政惠以极端方式保护自我
。
教育与犯罪的警示
“都是父母不好。”
终局台词:直巳自首时的崩溃。
深意:直指原生家庭对人格塑造的决定性影响,父母失职是犯罪的根源
。
“你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比你更早看透虚伪。”
场景:加贺拆穿昭夫的狡辩。
批判:揭露家长以权威压制沟通,反而催生孩子的反社会倾向
。
人性的救赎可能
“刑警的职责不仅是破案,更是拯救涉案者的灵魂。”
加贺的信念:推动昭夫自首的关键。
升华:将案件从罪案侦破升华为道德救赎
。
“红手指染上的不是血,是母亲最后的呐喊。”
意象解析:政惠用口红标记手指,象征对儿子良知的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