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河的第三条岸 : 罗萨短篇小说精选集》书籍简介​​
​​作者​​: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João Guimarães Rosa,1908-1967)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ISBN 9787208194601,平装+裸脊锁线,定价56元,页数306页,译者游雨频。
​​核心内容​​:收录罗萨21篇短篇小说,涵盖魔幻现实、存在主义、荒诞寓言等主题,以巴西东北腹地为背景,融合方言、自造词与诗意语言,探索人性、自由与存在的本质。

​​作者与创作背景​​
​​文学地位​​:巴西文学巨匠,与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若昂·梅洛·雷多并称“现代文学金三角”,马尔克斯称其作品“充满宇宙级力量”,略萨赞其“本应获诺贝尔文学奖”。
​​创作风格​​:打破陈词滥调,以语言实验重构现实,如《河的第三条岸》中“用含羞草特制船”的意象,将日常场景升华为哲学隐喻。
​​创作动机​​:罗萨曾患重病,病愈后创作视角更关注边缘群体与精神困境,如《无事生嚣》中革命者的疯狂、《我舅是美洲豹》中人与兽的融合。
​​核心主题与文学价值​​
​​孤独与疏离​​
《河的第三条岸》中,父亲划船永不上岸,象征对世俗规训的逃离,儿子最终因恐惧逃离,揭示代际隔阂与精神隔绝。
《来自那头的小姑娘》中预言死亡的女孩,以天真之语解构成人世界的虚伪,映射个体在群体中的孤立。
​​存在主义困境​​
《堂吉诃德式的复仇》通过老人荒诞的复仇计划,质问正义与暴力的边界;《嗜血的豹》中印第安人与野兽共生,探讨人性与兽性的撕裂。
《无事生嚣》以闹剧形式展现革命激情的虚妄,暗喻政治狂热对个体的吞噬。
​​语言实验与魔幻叙事​​
罗萨自创方言词汇(如“tutu-marambá”),并融合鸟类鸣叫、自然声响入文,如《我舅是美洲豹》中“豹爪撕裂月光”的意象。
《第三条河岸》的开放式结局(父亲消失于河流),打破线性叙事,引导读者在虚实间重构意义。

《河的第三条岸 : 罗萨短篇小说精选集》书籍简介​​ ​​作者​​: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João Guimarães Rosa,1908-1967)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ISBN 9787208194601,平装+裸脊锁线,定价56元,页数306页,译者游雨频。...(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若昂·吉马良斯·罗萨(João Guimarães Rosa,1908—1967) 巴西作家、外交官、医生。生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早年曾在小镇行医,并在立宪革命中以志愿者医生的身份参军,其后在德国、哥伦比亚和法国担任外交官数年。1963年当选巴西文学院院士,但直到1967年,他才最终决定接受该职位,并在就职演讲中说“我们死去,是为了证明曾经活过”。三天后,他在里约热内卢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当时他正处于文学和外交生涯的巅峰时期,多国机构拟提名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罗萨通晓20多门语言,同时受流行语和方言的影响,在写作中博学地创造了大量新词和语法。其长篇代表作《广阔的腹地:条条水廊》被誉为“巴西版《尤利西斯》”“几乎不可译的天书”,他被公认为20世纪拉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目录
快乐的边缘
河的第三条岸
无事生嚣
我的东家塔兰唐
来自那头的小姑娘
喝啤酒的马
精灵的故事
环环相扣
我舅是美洲豹
镜子
一群印第安人(的语言)
命中注定
白鹭
达戈贝兄弟
那些个洛佩斯
声名狼藉
索罗科,他母亲,他女儿
叛逆
顶端
译后记:寻找河的第三条岸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4)
“你老了……回来吧,我会代替你。”​​
——儿子对父亲的呼唤,映射代际责任与自我牺牲的悖论。
​​“当火焰吞没纽扣时,我忽然明白:所谓健全,不过是集体编织的残忍童话。”​​
——焚烧遗体的场景,批判社会对“正常”的暴力定义。
​​“我们独坐世界一隅,艰辛写作,在河流上寻觅出口。”​​
——罗萨创作观自述,道出文学对抗虚无的本质。
​​“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只有风在灌木丛中低语。”​​
——《无事生嚣》开篇,消解性别二元对立,回归自然本真。
​​“我舅是美洲豹,他的眼睛在黑暗中燃烧,像两团永不熄灭的野火。”​​
——人与兽的界限模糊,隐喻原始生命力对文明的反叛。
​​“预言棺材的少女说:‘死亡不是终点,是另一种出发。’”​​
——《来自那头的小姑娘》核心台词,颠覆生死二元论。
​​“我们活在时间的褶皱里,而河流永远向前。”​​
——罗萨对存在本质的诗意概括,呼应《河的第三条岸》的哲学命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