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光影创作课:21位电影摄影大师的现场教学》书籍简介
《光影创作课:21位电影摄影大师的现场教学》是法国资深电影记者、新媒体艺术家​​邦雅曼·贝热里​​(Benjamin Bergery)撰写的电影摄影经典教程,由后浪出版社2023年出版(ISBN:978-7-5142-1880-0)。该书以“电影摄影是故事的仆从”为核心理念,精选21位全球顶尖电影摄影师(如维托里奥·斯托拉罗、达吕斯·康第、拉乌尔·库塔尔等)的教学实录与深度访谈,涵盖​​摄影技术基础、光源运用、人像拍摄、室内日景/夜景布光、后期技术、场景设计​​七大核心模块,结合经典影片(如《末代皇帝》《七宗罪》《筋疲力尽》)的逐镜讲解,为电影人提供从技术到美学的系统性指导。

​​核心内容与特色​​
​​大师云集,实战教学​​:
书中邀请的21位摄影师均为好莱坞及欧洲电影工业的“光影魔术师”,包括《末代皇帝》的维托里奥·斯托拉罗(3次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七宗罪》的达吕斯·康第、《筋疲力尽》的拉乌尔·库塔尔(戈达尔御用摄影师)等。他们不仅分享技术细节(如布光、洗印工艺),更结合自身创作经历,讲解“如何用光影服务叙事”。
​​技术与艺术并重​​:
书籍内容兼顾​​技术性​​(如感光测试、洗印工艺、光源类型)与​​艺术性​​(如色彩象征、情绪传递)。例如,斯托拉罗在讲解《末代皇帝》时,用“色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象征溥仪的人生阶段,将光影与情感深度融合;库塔尔则强调“电影摄影不是为了炫耀技术,而是为了让观众更沉浸于故事”。
​​经典场景逐镜解析​​:
针对《末代皇帝》《七宗罪》《银翼杀手》等名片的关键场景(如溥仪的“闪回段落”“婚礼之夜”“监狱放片室”),书中提供了​​现场布光图示、技术参数清单​​(如光圈、ISO、滤镜使用),并解析摄影师如何通过“光影设计”强化场景的情绪与叙事逻辑。
​​胶片与数字时代的衔接​​:
尽管书籍出版于2023年,但仍保留了对​​胶片传统​​的致敬(如《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的胶片质感分析),同时探讨了​​数字技术​​(如虚拟效果、数字中间片)对光影创作的影响,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光影的核心始终是服务于故事”。

《光影创作课:21位电影摄影大师的现场教学》书籍简介 《光影创作课:21位电影摄影大师的现场教学》是法国资深电影记者、新媒体艺术家​​邦雅曼·贝热里​​(Benjamin Bergery)撰写的电影摄影经典教程,由后浪出版社2023年出版(ISBN:978-7-5142-1880-0)。该书以“电影...(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邦雅曼·贝热里(Benjamin Bergery),法国资深电影记者、新媒体艺术家,一直担任《美国电影摄影师》(American Cinematographer)杂志驻欧洲高级记者和法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FC)的顾问。本书撰写期间在南加州大学讲授电影摄影课程, 长期策划组织关于电影摄影的大师工作坊和研讨会。贝热里在电影技术和创作领域都有丰富的经历,曾从事纪录片摄影和视频剪辑,在卢卡斯影业和潘那维申公司参与过重要技术研发项目,还曾师从直接电影的代表人物理查德·利科克,之后在母校麻省理工大学讲授相关课程。更多信息请访问他的个人网站www.thefilmbook.com。 【译者】 刘欣,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视觉特效方向硕士,现为自由媒体工作者。 唐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多媒体影像创作专业,现从事调色师的工作。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序言 光影大师的点金之术
前言
第一部分 摄影技术基础
第 1 章 感光测试 主讲人:斯蒂芬·H·布鲁姆
第 2 章 洗印工艺:探访Éclair洗印厂
第 3 章 场景照明 主讲人:斯蒂芬·H·布鲁姆
第二部分 光 源
第 4 章 单一光源 主讲人:乔丹·克罗嫩韦思
第 5 章 两个硬光源 主讲人:约翰·霍拉
第 6 章 硬光与柔光 主讲人:欧文·罗伊兹曼
第 7 章 运动的光源 主讲人:菲利普·鲁斯洛
第三部分 人 像
第 8 章 三位女性 主讲人:米歇尔·雨果
第 9 章 新 娘  主讲人:斯蒂芬·戈德布拉特
第 10 章 变形宽银幕人像 主讲人:史蒂文·波斯特
第四部分 室内日景
第 11 章 《美女与野兽》 主讲人:亨利·阿勒康
第 12 章 填补阴影 主讲人:弗雷德里克·埃尔姆斯
第 13 章 两个日景 主讲人:托尼·皮尔斯-罗伯茨
第 14 章 清晨的几种布光方法 主讲人:维尔莫什·日格蒙德
第五部分 室内夜景
第 15 章 日景和夜景 主讲人:哈斯克尔·韦克斯勒
第 16 章 烛光晚餐 主讲人:拉斯洛·科瓦奇
第 17 章 致敬伦勃朗 主讲人:伊夫·安杰洛
第 18 章 《爵士乐手》的低调摄影 主讲人:杰克·格林
第六部分 后期技术
第 19 章 定制洗印工艺:探访 Éclair洗印厂
第 20 章 降低画面饱和度 主讲人:德尼·勒努瓦
第 21 章 虚拟效果:《高卢英雄传》
第七部分 场景设计
第 22 章 《筋疲力尽》 主讲人:拉乌尔·库塔尔
第 23 章 《无惧的爱》 主讲人:艾伦·达维奥
第 24 章 《七宗罪》 主讲人:达吕斯·康第
第 25 章 《末代皇帝》 主讲人: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重要词汇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说明
致 谢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4)
金典台词(来自书中大师访谈与场景解析)
书中虽未直接收录“电影台词”,但​​大师们的创作理念与对光影的理解​​,本身就是“光影世界的金句”。以下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述:
​​1. 关于“电影摄影的本质”​​
​​拉乌尔·库塔尔​​(《筋疲力尽》摄影师):“没有人会冲着华丽的摄影去观看一部电影。电影摄影是故事的仆从,我们的工作是让观众更沉浸于叙事,而不是炫耀技术。”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末代皇帝》摄影师):“我们不仅仅是在用技术来传达别人的想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运用自己的情感、文化和灵魂表达意义。光影是我的‘语言’,用来讲述电影中的‘人’。”
​​2. 关于“光影与叙事”​​
​​达吕斯·康第​​(《七宗罪》摄影师):“光线的方向决定了观众的注意力。在《七宗罪》的走廊场景中,我用‘侧逆光’让角色的影子拉得很长,暗示他们内心的‘黑暗’与‘孤独’。”
​​欧文·罗伊兹曼​​(《驱魔人》摄影师):“硬光与柔光的对比,能强化情绪的冲突。比如在《驱魔人》的‘驱魔仪式’场景中,我用‘硬光’照亮恶魔的脸,用‘柔光’照亮女孩的脸,让观众感受到‘善与恶’的对抗。”
​​3. 关于“色彩的象征”​​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末代皇帝》摄影师):“色彩是‘时间的视觉化’。在《末代皇帝》中,我用‘红色’代表溥仪的‘出生与帝王身份’,‘黄色’代表‘皇族的权力’,‘蓝色’代表‘自由与幻灭’,‘紫色’代表‘生命的终结’。这些颜色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与溥仪的人生阶段紧密相关。”
​​史蒂文·波斯特​​(《变形宽银幕人像》摄影师):“变形宽银幕的‘变形效果’本身就是一种‘色彩语言’。比如在《银翼杀手》中,我用‘变形宽银幕’拍摄‘霓虹灯街道’,让画面更具‘未来感’与‘疏离感’。”
​​4. 关于“创作的初心”​​
​​亨利·阿勒康​​(《罗马假日》摄影师):“我拍《罗马假日》时,没有想过要‘创造经典’,只是想‘记录一段美好的爱情’。光影对我来说,是‘传递情感的工具’,而不是‘炫耀技术的手段’。”
​​杰克·格林​​(《爵士乐手》摄影师):“拍《爵士乐手》时,我用了‘低调摄影’(低光照、高对比度),因为爵士乐的氛围是‘压抑与激情并存’。光影需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而不是‘盖过’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