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福克纳随笔》书籍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译者:李文俊(经典译林版译者)、杨思革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李文俊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精选版)
成书时间:收录福克纳1925-1950年代的非虚构文章,部分为诺贝尔奖后发表的公众演讲与书评
内容构成:
创作谈:如《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心路,揭示其意识流技法的灵感来源。
社会观察:对美国梦、种族问题、隐私权的批判(如《论隐私权——美国梦:它出了什么问题?》)。
文学评论:评价舍伍德·安德森、海明威、塞林格等作家,展现其文学观。
演讲与书信:包括诺贝尔奖演说、致日本青年信等,探讨艺术责任与人性尊严。
核心主题
对美国社会的批判
揭露物质主义对个人自由的侵蚀:“任何组织都能以‘国家安全’为名剥夺隐私权,消灭个性”。
批判南方历史创伤:“南方已死,被内战杀死”。
艺术与自由
强调作家需忠于自我:“做你自己,不必歌颂传统美国形象”。
艺术是“记载人类战胜灾难的耐力与勇气的历史”。
人性与婚姻
婚姻悲剧源于“双方忘记共同目标,只顾争夺控制权”。
爱情是“燃料”,激情是“浪花”,需以容忍维系长久关系。
创作哲学
作家应直面痛苦:“人类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喧哗与骚动》的诞生:“那是我唯一一次感受到纯粹的创作狂喜,再未重现”。
《福克纳随笔》书籍简介 基本信息 作者: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译者:李文俊(经典译林版译者)、杨思革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李文俊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精选版)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前言
志谢
初版前言
随笔、演说词及公开信
一 随笔
记舍伍德·安德森
密西西比
作客新英格兰印象
一个傻瓜在林克沙德
肯塔基:五月,星期六
论隐私权
日本印象
致日本青年
致北方一位编辑的信
论恐惧
致黑人种族领袖们的一封信
阿尔贝·加缪
二 演说词
在卡罗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布道词(二月四日)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词
对密大附属高中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接受荣誉团勋章时的演说
在三角洲会议上的发言
对松林庄园初级大学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接受全国图书奖的小说奖时的答词
在南方历史协会上的讲话
接受雅典科学院银质奖章时的演说词
在美国艺术文学学院向约翰·多斯·帕索斯颁发小说
金质奖章时的演说词
向弗吉尼亚大学的拉文、杰斐逊与0DK学会所作的演讲
向弗吉尼亚大学英语俱乐部所作的演讲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全国委员会所作的演讲
在接受小说金质奖章时对美国艺术文学学院所作的演讲
三 序言
《舍伍德·安德森与其他著名的克里奥尔人》前言
现代文库版《圣殿》序言
《福克纳读本》前言
四 书评
评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归来》
评吉米·柯林斯的《试机飞行员》
评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五 公开信
致《芝加哥论坛报》书评版编辑
致美国作家联盟主席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他生前的名字是皮特”
致《奥克斯福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美国艺术文学学院秘书
“致奥克斯福选民”
致《奥克斯福鹰报》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为威利·麦基一案对报界所作的声明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关于埃米特·梯尔案件
致《生活》周刊编辑
致《报道者》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启事]
启事
致《纽约时报》编辑
新版增补内容
六 散文
诗歌,旧作与初始之作:一个发展历程
论批评
舍伍德·安德森
文学与战争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关于《坟墓里的旗帜》的创作、编辑与删节
麦克·格里德的儿子
关于《寓言》的一点说明
七 演说词
在卡罗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布道词(二月五日)
在文化自由大会上的讲话
在美国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接受安德烈·贝洛奖时的讲话
在市立剧场的讲话
八 序言
《喧哗与骚动》前言两篇
对《附录:一六九九年至一九四五年康普生一家》的前言式的说明
九 书评与剧评
评W·A·帕西的《在四月里有一次》
评康拉德·艾肯的《转弯与电影》
评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的《独幕剧:返始咏叹调》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
美国戏剧:抑制种种
评约瑟夫·赫格希默的《林达·康顿》、《辛西雷娅》和《亮丽的披巾》
评约翰·考柏·波伊斯的《德克达姆》
评吉米·柯林斯的《试机飞行员》(未经删节本)
十 公开信
致新奥尔良《新闻报》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为詹姆斯·汉利《在黑暗中的人》所写的推荐语
为推荐促销事致克利夫顿·卡思伯特函
刊登于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的分类广告
拉斐特县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者纪念碑铭文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为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所写的推荐语
一九五七年九月十五日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信函的草稿
遗嘱管理人告示
关于编者
译后记
(展开全部)志谢
初版前言
随笔、演说词及公开信
一 随笔
记舍伍德·安德森
密西西比
作客新英格兰印象
一个傻瓜在林克沙德
肯塔基:五月,星期六
论隐私权
日本印象
致日本青年
致北方一位编辑的信
论恐惧
致黑人种族领袖们的一封信
阿尔贝·加缪
二 演说词
在卡罗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布道词(二月四日)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词
对密大附属高中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接受荣誉团勋章时的演说
在三角洲会议上的发言
对松林庄园初级大学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接受全国图书奖的小说奖时的答词
在南方历史协会上的讲话
接受雅典科学院银质奖章时的演说词
在美国艺术文学学院向约翰·多斯·帕索斯颁发小说
金质奖章时的演说词
向弗吉尼亚大学的拉文、杰斐逊与0DK学会所作的演讲
向弗吉尼亚大学英语俱乐部所作的演讲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全国委员会所作的演讲
在接受小说金质奖章时对美国艺术文学学院所作的演讲
三 序言
《舍伍德·安德森与其他著名的克里奥尔人》前言
现代文库版《圣殿》序言
《福克纳读本》前言
四 书评
评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归来》
评吉米·柯林斯的《试机飞行员》
评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五 公开信
致《芝加哥论坛报》书评版编辑
致美国作家联盟主席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他生前的名字是皮特”
致《奥克斯福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美国艺术文学学院秘书
“致奥克斯福选民”
致《奥克斯福鹰报》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为威利·麦基一案对报界所作的声明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关于埃米特·梯尔案件
致《生活》周刊编辑
致《报道者》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启事]
启事
致《纽约时报》编辑
新版增补内容
六 散文
诗歌,旧作与初始之作:一个发展历程
论批评
舍伍德·安德森
文学与战争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关于《坟墓里的旗帜》的创作、编辑与删节
麦克·格里德的儿子
关于《寓言》的一点说明
七 演说词
在卡罗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布道词(二月五日)
在文化自由大会上的讲话
在美国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接受安德烈·贝洛奖时的讲话
在市立剧场的讲话
八 序言
《喧哗与骚动》前言两篇
对《附录:一六九九年至一九四五年康普生一家》的前言式的说明
九 书评与剧评
评W·A·帕西的《在四月里有一次》
评康拉德·艾肯的《转弯与电影》
评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的《独幕剧:返始咏叹调》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
美国戏剧:抑制种种
评约瑟夫·赫格希默的《林达·康顿》、《辛西雷娅》和《亮丽的披巾》
评约翰·考柏·波伊斯的《德克达姆》
评吉米·柯林斯的《试机飞行员》(未经删节本)
十 公开信
致新奥尔良《新闻报》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为詹姆斯·汉利《在黑暗中的人》所写的推荐语
为推荐促销事致克利夫顿·卡思伯特函
刊登于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的分类广告
拉斐特县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者纪念碑铭文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为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所写的推荐语
一九五七年九月十五日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信函的草稿
遗嘱管理人告示
关于编者
译后记
经典金句(26)
纠错 补充反馈
经典台词精选
1. 社会批判
“美国的问题不在于共产主义,而在于人们害怕自由。”
——《论恐惧》(1950年代),批判麦卡锡主义对思想的禁锢。
“隐私权是人格的基石,剥夺它即消灭人性。”
——《论隐私权》,预言大数据时代的个体消亡。
2. 艺术与创作
“作家必须做自己,不必讨好传统。你血管里流的是墨水,就注定要书写。”
——致日本青年信(1955年),鼓励本土文化觉醒。
“《喧哗与骚动》里,我放进了一生中唯一真实的哭泣。”
——回忆班吉视角的创作,揭示意识流与情感的真实。
3. 人性与婚姻
“婚姻的悲剧不在双方,而在于他们忘了共同创造目标。”
——《新奥尔良新闻报》获奖答问(1925年),强调婚姻中的协作。
“爱情是燃料,激情是浪花。没有燃料,火焰终将熄灭。”
——《福克纳随笔》,比喻婚姻中包容的重要性。
4. 生命哲思
“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因为虚无意味着放弃抗争。”
——诺贝尔奖演说(1949年),定义人类精神的尊严。
“人是一连串不幸的总和,但时间会让不幸成为新的武器。”
——《八月之光》,展现对苦难的哲学转化。
5. 文学观
“海明威发现了上帝,但千万别让他改写《老人与海》。”
——评海明威,赞其悲悯与节制。
“塞林格的霍尔顿爬不上树,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早已崩塌。”
——评《麦田里的守望者》,预言战后青年的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