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方舟》是日本作家夕木春央的第三部推理作品,以“暴风雪山庄”模式为框架,融合哲学思辨与人性拷问,被誉为“动机流推理的巅峰之作”。故事围绕一场地下建筑的死亡游戏展开,十名被困者必须在七天内通过牺牲一人换取集体的生存,却接连遭遇离奇命案。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作者以颠覆性的反转揭示了人性最深处的恶意与救赎。

​​核心设定​​:
​​封闭空间​​:形似诺亚方舟的地下建筑“方舟”,分三层结构,因地震被困且洪水倒灌,唯一逃生方式需牺牲一人操作机关。
​​道德困境​​:引入“电车难题”,幸存者试图通过逻辑辩论选出“献祭者”,但凶手早已潜伏其中。
​​双重反转​​:前90%的常规推理后,终章揭露凶手动机与建筑秘密,彻底颠覆读者预期。
​​主题与亮点​​:
​​动机革命​​:突破传统推理的“仇杀/情杀”框架,以“自我救赎”与“群体利益”重构杀人逻辑。
​​人性实验场​​:通过封闭环境放大人性弱点,展现自私、虚伪与牺牲的复杂博弈。
​​结构设计​​:采用“叙述性诡计”与“机械诡计”,如监控位置调换、建筑结构误导等。
​​社会评价​​:
入选2025年《周刊文春》推理榜TOP10,豆瓣评分8.3,被誉为“近十年最佳日系本格推理”。
读者评价其“将电车难题具象化为血淋淋的生存游戏”“结局反转堪称颅内高潮”。

《方舟》是日本作家夕木春央的第三部推理作品,以“暴风雪山庄”模式为框架,融合哲学思辨与人性拷问,被誉为“动机流推理的巅峰之作”。故事围绕一场地下建筑的死亡游戏展开,十名被困者必须在七天内通过牺牲一人换取集体的生存,却接连遭遇离奇命案。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作者以颠覆性的反转揭示了人性最深处的恶意与救...(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夕木春央(ゆうきはるお) 1993年生于日本。2019年凭借处女作《绞首商会》获得第60届梅菲斯特奖。2022年发表《方舟》,故事将“电车难题”与“本格推理”完美融合,加上出色的诡计设置,横扫多项推理小说榜单,荣获2022年周刊文春BEST10 TO1。 佳辰 长期以笔名Tatsu在豆瓣平台发表日本推理小说译文,先后翻译20多部小说,出版译作有《暗黑家族》《侦探电影》《老虎残梦》等。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方舟
第二章 天灾与杀人
第三章 斩落之首
第四章 刀与指甲钳
第五章 抽选
终幕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0)
一、人性本质​​
​​“牺牲一人就能救所有人?可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那个‘一人’?”​​
——开篇点题,直指道德困境的荒诞性,揭示人性对自我保全的本能抗拒。
​​“凶手不是恶魔,而是比我们更早看透规则的人。”​​
——终章反转核心,暗示凶手利用群体逻辑漏洞完成完美犯罪。
​​二、道德困境​​
3. ​​“电车难题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幸存者的自我说服。”​​
——通过角色辩论展现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的冲突,如“牺牲少数救多数”VS“绝对不杀人”。
​​“我们一边喊着‘不能杀人’,一边默许系统杀死弱者。”​​
——批判社会规则对个体道德的异化,呼应书中“集体利益至上”的伪善逻辑。
​​三、生存游戏​​
5. ​​“洪水淹没的不仅是方舟,还有人类最后的体面。”​​
——以环境描写隐喻文明崩塌,幸存者为生存撕毁道德底线。
​​“你以为自己在审判凶手?其实你才是共犯。”​​
——揭露旁观者对暴力的默许,如群体对“献祭者”的推诿与诬陷。
​​四、终极反转​​
7. ​​“操作室根本不存在!我们都被骗了……”​​
——终章揭穿建筑骗局,逃生通道实为陷阱,所有人注定灭亡,质问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真正的方舟不是建筑,而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谎言。”​​
——收束全篇,将物理困境升华为存在主义寓言,批判人类对“救赎”的虚妄幻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