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书籍简介
一、核心信息
​​作者​​: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与萨克雷并称“英国小说双璧”。
​​创作时间​​:1849-1850年连载,中文版由宋兆霖(2018)、庄绎传(2020)、译林出版社(2021)等多版本发行。
​​文学地位​​:狄更斯“最宠爱的孩子”,被托尔斯泰誉为“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融合自传体与社会批判,开创半自传小说范式。
​​版本特征​​:中英双语版(春风文艺出版社)、注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插图珍藏版(译林出版社)等,影视改编超20次。
二、内容架构
​​主线叙事​​
以遗腹子大卫的成长为主线,历经​​童年磨难​​(继父虐待、童工生涯)、​​青年觉醒​​(姨婆救助、求学经历)、​​中年蜕变​​(婚姻波折、事业成功),最终与艾妮斯结合,完成从孤儿到作家的救赎。
​​核心情节​​
​​社会镜像​​:米考伯夫妇的债务困境、希普的司法腐败、斯蒂福兹的堕落,映射维多利亚时代阶级矛盾与道德沦丧。
​​情感纠葛​​:与朵拉的“娃娃妻”婚姻、对艾妮斯的隐忍之爱、斯蒂福兹与艾米丽的悲剧恋情,构成情感三重奏。
​​命运闭环​​:贝西姨婆的破产考验、辟果提一家的忠诚守护、希普阴谋的败露,形成善恶有报的叙事结构。
​​时空跨度​​
从19世纪20年代(大卫出生)至50年代(工业革命后期),展现英国社会转型期的城乡变迁与工业异化。
三、艺术特色
​​自传体叙事​​
狄更斯将童年经历(如鞋油厂打工)融入文本,使大卫的童工遭遇带有作者生命印记,增强真实性与感染力。
​​群像塑造​​
​​典型人物​​:伪善的摩德斯通姐弟、吝啬又幽默的米考伯、圣洁的艾妮斯,构成人性光谱。
​​象征手法​​:贝西姨婆的“永不卑贱”箴言、大卫的“血肉理性”宣言,将哲理融入情节。
​​语言风格​​
​​双重性​​:童工视角的质朴语言与文人反思的典雅文风交织,如“我连起床的勇气都没有”与“人生是不断满足欲望的过程”形成张力。
​​反讽艺术​​:以“斯蒂福思家”的奢靡反讽贵族虚伪,用“米考伯挑战”解构债务危机。

《大卫·科波菲尔》书籍简介 一、核心信息 ​​作者​​: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与萨克雷并称“英国小说双璧”。 ​​创作时间​​:1849-1850年连载,中文版由宋兆霖(2018)、庄绎传(2020)、译林出版社(20...(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9世纪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黑皮鞋油作坊当童工,15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译者简介: 林婉婷 英国巴斯大学口笔译硕士,自由译者。 以打破语言藩篱为乐、视行迹天涯为己任,热爱瑜伽和学新语言。 最爱的作家是狄更斯。 译有《大卫·科波菲尔》、《青年狄更斯》等书。

目录
作者序
第 1 章 / 初到人世
第 2 章 / 察言观色
第 3 章 / 境遇改变
第 4 章 / 蒙受耻辱
第 5 章 / 逐出家门
第 6 章 / 交新朋友
第 7 章 / 第一学期
第 8 章 / 我的假期:特别是某个快乐的午后
第 9 章 / 难忘的生日
第 10 章 / 饱受冷落却获得生活费
……
第 64 章 / 最后一次回顾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6)
经典台词与思想解析
台词 出处 解析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贝西姨婆的训诫) 第14章 狄更斯人道主义核心,成为英国文学最著名的道德训诫之一
​​“血和肉比理智更聪慧。”​​
(大卫对米丽安的宣言) 第26章 批判维多利亚时代理性压抑,肯定本能与情感价值
​​“我需要的是完整的男人,而不是被母亲阉割的灵魂。”​​
(艾米丽的绝望) 第21章 揭示父权制对女性的精神戕害
​​“真正的爱情总让人变得美好,无论爱人身份如何。”​​
(狄更斯创作宣言) 第60章 颠覆对“堕落女性”的污名化,赋予艾妮斯神性光辉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
(大卫的观察) 第7章 预言教育异化主题,与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形成跨时空对话
​​“时间像流水,一去不返。我们该让生命充满价值。”​​
(大卫的反思) 第59章 存在主义时间观的早期萌芽
​​“我宁愿被有血性的人打倒,也不愿被懦夫扶起。”​​
(大卫的尊严宣言) 第58章 定义维多利亚时代男性气质的矛盾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